党课讲稿:弘扬伟大南泥湾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思想伟力
VIP专免
2024-04-05
999+
19.46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弘扬伟大南泥湾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贡献思想伟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不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
了克服陕甘宁边区的严重经济困难,朱德亲自指导南泥湾的开发工作,推动大
生产运动,培育和倡导‘南泥湾精神’。”80 多年来,南泥湾精神跨越时空、
历久弥新,并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
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
一、南泥湾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个体
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这个论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作
为观察和分析南泥湾精神形成与发展内在逻辑的视镜。即南泥湾精神的形成和
发展,不是偶然的,不仅是革命的需要,而且也是时代的需要。正是这一特定
历史时期,孕育和培育了伟大的南泥湾精神。
——面临着新的军事斗争。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日
本帝国主义妄图将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由于战局
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出现严重不
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同时,也由于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
日根据地的扩大,使得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
而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随着形势的变化,
一方面,日本把作战的主要目标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
解放区,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另一方面,日本对国民党政
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妄想通过“以华制华”的手
段来统治中国。特别是,日本为了摆脱太平洋战争失败的阴霾,达到“以战养
战”的目的,调集 75%的侵华部队疯狂进攻八路军、新四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根
据地,实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企图通过军事扫荡消灭共
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抗日斗争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面临着新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设立“防
共委员会”,调整内外政策,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
共”和“剿共”的方针,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使得国共两党关系日趋复杂。
在这种复杂形势下,国共两党的关系演变成斗争中的合作。在打退国民党第一
次反共高潮后,中共代表在同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时,虽然围绕的是“作战地
区划分”这一个中心问题,但蒋介石却始终坚持所谓的《中央提示案》,结果
引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到第二次谈判时,由于国民党缺乏改善两党关系的诚
意,因而使谈判拖了八个月,结果拖出来一本反动的《中国之命运》,拖出来
一个第三次反共高潮”。在第三次反共高潮过后,虽然毛泽东表示,“在国民
党愿意的条件下,我们愿随时恢复两党的谈判。”但蒋介石却仍表示中共问题
为“政治问题,应用政治方法解决”。于是,围绕“边区问题”和“党的问
题”,国共两党又进行了第三次谈判,而且谈了半年都没有成效。至此,又面
临着开展新一轮的继续谈判。
——面临着新的思想斗争。皖南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国共两党之间的统一
战线彻底破裂。其表现不只是国共两党关系的持续恶化,而且还表现在国民党
政府彻底停止对八路军的军饷、弹药等一切供给,甚至叫嚣“不让一粒粮、一
尺布进入边区”,因而使边区遭遇了抗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边区
“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
天没有被盖”,其“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困难,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
更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在边区发起了一场覆盖全社会的生产自救运动。但
这种生产自救运动,在 1938 年底以前,除了一部分军队开始了以改善生活为目
的的生产劳动以外,还没有普遍地开展起来。甚至到 1939 年毛泽东在发出“自
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时,多数老百姓和战士对外援仍抱有极强的依赖感,
幻想外援不会完全中断,甚至发出不同声音,产生抵触情绪,没有真正意识到
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把 1939 年的热潮坚持下去,普遍推
广到农村中去”,在思想上表现得“有些消沉”,因而导致1940 年的大生产运
动没能积极地推动起来,直止受到事实的反复教训后,边区才轰轰烈烈地开展
了大生产运动。
二、南泥湾精神中蕴含的初心与使命
马克思曾经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
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
生活。”正是为了中国人民更好地“生活”,为了中华民族更好地“生存”,
在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时,面对着敌我各方矛盾交织的严酷形势,毛
泽东发起旨在自救的“大生产运动”,号召边区党政军民学开展一个“伟大的
经济战线上的斗争”,“用实际行动作为全国的榜样”,并调派“发展经济的
前锋”——359旅进驻南泥湾,执行“南泥湾政策”,推进“南泥湾运动”,
开辟“南泥湾道路”,形成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内核的“南泥湾精
神”,并强调“要把它发扬起来”,其蕴含的初心与使命,昭示着中国共产党
的政治纲领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品格。
——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内核的南泥湾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
如磐初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
产主义确认为远大理想。延安时期,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
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也为了“提高
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觉悟程度”,从而“担负起打倒日本帝国主
义、建立新中国的任务”,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
各部队“一面战斗(非战斗机关是一面工作),一面生产,一面学习”,并将财
政经济问题提到政治的高度,认为“三者合一”就能战胜一切。作为在抗日战
场上的一支劲旅,由王震率领的 359旅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一踏进南泥湾,
就提出“变兵营为学校”和“创造模范学习”的口号,并建立“半日学习制”,
在边区掀起了一股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热潮。在此期间, 359旅除开展生产
外,其余时间都在阅读文件。在整风运动期间,他们工作学习非常积极,“不
但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政治问题,而且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战争问
题。”,最终把当年的“烂泥湾”建设成了陕北“好江南”,将党“所实施的
社会、政治和经济纲领”变成“20世纪殖民地、半殖民地边缘地区的民族解放
运动和共产主义革命最富有创造性的纲领之一”。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弘扬伟大南泥湾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思想伟力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不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克服陕甘宁边区的严重经济困难,朱德亲自指导南泥湾的开发工作,推动大生产运动,培育和倡导‘南泥湾精神’。”80多年来,南泥湾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并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一、南泥湾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这个论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作为观察和分析南泥湾精神形成与发展内在逻辑的视镜。即南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