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党建篇
VIP专免
2024-04-05
999+
38.13KB
6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山海情怀 赤子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党建篇
本报记者 兰锋 郑昭 林蔚 单志强
在这绿树荫浓的日子里,走过 96 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
产党,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再过几个月,还将召开党的第
十九次代表大会。
就在一年前庆祝“七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
全党:“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他满怀深情地说: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
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
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
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当3800 万八闽儿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这铿锵有力的声
音,回想当年他在福建工作的日日夜夜,感触尤深。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福建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
上,习近平同志怀抱一颗赤子之心,探索奋斗了 17 年半,
在改革、开放、发展、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领域,在理
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至今仍
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一、“他对老百姓的感情最深”
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
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
家之林,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
——习近平《摆脱贫困•跋》
1988 年6月,34 岁的习近平赴任宁德地委书记,
成为当时宁德地委班子中最年轻的一个。
上世纪 80 年代末,宁德基础设施极其薄弱,没电、
没路、没钱。到福州开车要8个小时,途经的飞鸾岭有36
个弯。外商过来投资,一问电话、二问路、三问项目、四
问住。干部群众思想陈旧,等靠要的多,怨天尤人也不少
“这么年轻的干部到这样艰苦的地方来工作,大家普遍热
情欢迎,既期盼他能带来新思想、新发展,又担心他太年
轻、扛不住。”当时一些宁德干部这样想。
时间很快改变了一些人的看法。“后来,我与同志
们谈心,形容习书记好比一棵大树,一植根闽东,就成为
我们的主心骨,为我们遮风挡雨,还不断输送氧气,让生
命增添活力和生机。”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宁德地
区行署专员陈增光说。
1992 年出版的《摆脱贫困》,是习近平宁德两年艰
苦工作生涯的全面写照。在书中收录的《滴水穿石的启
示》一文中,习近平以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观来比喻经济比
较落后地区的脱贫过程。他在文末写道:我推崇滴水穿石
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
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
至死不渝的精神。
黄褐色封面的《摆脱贫困》显得十分朴实。全书 12
万字,共收录了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的 29 篇讲话和文章,
围绕闽东地区加快发展、脱贫致富这一主题,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同时广泛涉及闽东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内容。
陈增光说,收到福州市委办寄来的 2本《摆脱贫
困》后,他反复研读:“这本书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扎根艰
苦地区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坚定理想信念,翻进去看每一
篇都能看到他满满的为民情怀,在他心里从来没有一刻忘
记人民。”
“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只有心中装着群
众,事事为人民打算,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
“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把群众的冷暖安
危放在心上”……在福建,许多曾经与习近平共事过的干部
说起他,都会谈到,“人民”二字是习近平提起次数最多
摘要:
展开>>
收起<<
山海情怀赤子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党建篇本报记者兰锋郑昭林蔚单志强在这绿树荫浓的日子里,走过96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再过几个月,还将召开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就在一年前庆祝“七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满怀深情地说: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当3800万八闽儿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回想当年他在福建工作的日日夜夜,感触尤深。忆往昔,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