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自信
VIP专免
2023-12-08
999+
26.56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全球疫情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自信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 郭万超
(2022 年3月3日)
一、在抗击疫情中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XJP 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
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
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对整个世
界、人类社会影响深远的事件。
那么,中国文化与疫情有什么关系呢?只有在这种大的历史事件面前,
才能更清楚地看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制度的优劣。回顾这些年中
国经历的大的历史事件,比如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中国都
表现出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抗疫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国家的制度、政策,反映的是其背后的
文化。我国领导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这么多重大决策,我们能够
万众一心、集全国之力来抗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撑,而制度
背后就是文化。为什么中国能够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
果?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色是人民性,中国文化蕴含人民
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中国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文化最本质、最核心的是什么?是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中国文化的本
质、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是集体主义或者叫集群主义。当灾难来临时, 我们
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看得比个体利益更重要,这充分体现了中华
民族的价值观——集体主义。因此,在中国,面对疫情大家看到的是:最
美“逆行者”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这体现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集体主义精
神。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XJP 总书记用了 20 个字概括伟大抗
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具体来看,
在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抗疫精神及其背后的文化精神,
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
不息的重要支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一直
以来是我们的独特优势。面对疫情,以 XJP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
部署、统一调度,举全国之力,组织调派 330 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军地医护人
员紧急驰援;组织 26个省份对口支援,19 个省市采取“一省包一市”方式,将
大量医疗设备、人员、物资往湖北倾斜。这种步调一致、统一行动局面的形
成,其背后都是文化精神的体现。因为一个人的行动是由他的信念决定的,而
信念背后其实都是长期形成的文化精神。
第二,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严峻疫情让很多地方第一时
间进入“战时状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不到十天时间奇迹般建成并开
始集中收治;具有战地色彩的十余家方舱医院迅速开设,实现了从未有过的一
种新创举。雷厉风行、英勇战斗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坚毅、勇毅精神的体
现。
“ ”第三,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 一盘棋 精神。 堵住传染源、切断传播
链,一座千万级别人口的武汉被“封城”,这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决断,也
展现了极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局部的奉献是为了全局的安稳,这是一种代价。
为了疫情防控大局,14 多亿中国人行动起来,“宅”在家里, 以一种特别方
式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在面对重大灾害时表现出来的顾
全大局的精神。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质。
第四,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一个个白衣天使、科技人
员、解放军战士、党员干部、志愿者迎难而上,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
量,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线最美的风景。
第五,充满信心、勇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疫情暴发时,人们难免惊
慌、恐惧、焦虑和担忧。然而,党始终是中流砥柱,党的坚强领导一直是定海
神针,我们的制度优势得到了彰显。随着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好推进和
拓展,人们心里都越来越有信心。所以,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
神,也是这次抗疫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中国文化的特质。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
势,也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二、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命题,而且是一个具科学性的时代命题。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对自己的文化没有自信,那么这个国家是没有
希望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因此,文化自
信命题的提出意义重大。它恰逢其时,能够鼓励全体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要深刻认识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演变逻辑,必须把中国文化放到现代化的
历史进程中,看清楚中国文化自信的发展历程。XJP 总书记强调: “文运同国
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要实现文化自觉,冲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坚定中国文化自信,都必须从
理论上说清楚中国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说清楚中国文化是否能与现代化相适
应,是否具有推动现代化的功能。这个历史性命题,中国人民用了 100 多年的
时间才完成了论证。
当前,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
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此时刻,我们回首来路,展
望未来,更加坚信中国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具有强大的、内在的支撑
作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现代化是一种世界现象,是一个国家进入现代社会、谋求发展进步的
历史过程。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在此过程中,如
何认识中国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比灿烂辉煌的文化,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
一,那时候中国人民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随着晚清国力的不断衰落以及西方
列强的崛起,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开始出现。诸如“李约瑟之谜”
——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却没有
在近代中国发生,对中国文化的质疑成为几代中国人,特别是学者的重大心
结。
从世界现代化进程来看,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都发生在基督教
文化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现代化浪潮转向了儒家文化圈,最典
型的代表是“亚洲四小龙”,即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亚洲
四小龙”的快速崛起,使国际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文化, 人们认识到在文
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方面,应区分产生和同化。
作为儒家文化圈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虽然对西方文化的发展
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使大家改变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但是还没有对中国
文化的认知形成根本性转变。真正扭转西方对中国文化偏见的是
摘要:
展开>>
收起<<
全球疫情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自信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郭万超(2022年3月3日)一、在抗击疫情中坚定中国文化自信XJP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对整个世界、人类社会影响深远的事件。那么,中国文化与疫情有什么关系呢?只有在这种大的历史事件面前,才能更清楚地看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制度的优劣。回顾这些年中国经历的大的历史事件,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中国都表现出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抗疫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国家的制度、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