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关于产业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分析
VIP专免
2024-02-24
999+
18.09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关于产业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路径分析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区域聚集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建设的
一个典型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有力带动了区域和全国的经济增长。作为制造业的主要载体,
产业园区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环节,如何有效、有
序推进产业园区减碳和零碳发展,是直接关系到“x·x”目标实
现的重要抓手。
国际经验
(一)现代环保主义兴起,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共识。
早在 18xx 年,瑞典科学家斯万就警告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
会导致全球变暖,但一直未引起社会关注。直到上世纪 xx 年代,
以《寂静的春天》出版为起点,西方国家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
才开始反思对自然“索取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倡导人类与自
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新模式。19xx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xx 年,达成了《京都议定
书》,确立了三个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灵活机制:联合履约、
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此后,虽然经历了《哥本哈根协议》草
案未获通过、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等波折,但总体上,绿
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二)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指导碳达峰
碳中和进程。20xx 年x月xx 日,德国联邦政府内阁通过了《气
候行动计划 2030》,并进而于 20xx 年xx 月xx 日在德国联邦议
院通过了《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通过立法的方式确定碳中
和的目标与时间;同年 xx 月,欧盟推出《欧洲绿色新政》作为
引领欧洲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指导文件;20xx 年x月,《欧盟
气候法》草案被提交至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拟通过立法的
形式确保各成员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三)产业结构轻量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自发途径
随着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和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在比较优
势的推动下,产业结构顺应各国的资源禀赋自然演化,经历了
劳动密集型、资金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两轮转移之后,总体上形
成了发达国家以第三产业为主、新兴市场国家以第二产业为主
的全球产业分布格局。反映到碳达峰、碳中和上,发达国家产
业结构由重转轻的过程,客观上导致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逐步
衰减,从而自发实现了碳达峰,甚至碳中和。
(四)新兴市场通过绿色低碳改造也能实现碳达峰、碳中
和。新兴市场国家产业结构普遍偏重,但一些国家通过绿色循
环低碳改造,也探索出了主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自觉途径。
韩国xx 国家工业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xx 国家工业园是韩国于
19xx 年开始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以汽车、石油化工、
造船、有色金属和造纸业等重工业为主要产业,造成了严重的
污染。xx 市在上世纪 xx 年代一度是韩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为
了解决污染问题,实现工业与自然和谐发展,xx 市在20xx 年制
定了建设“xx 生态市”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的行动就是推动 xx
国家工业园向生态产业园转型,即减少污染排放以提高生态环
境自净能力,建设园区内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网络搭建产业共生
体系,从而实现更高的资源产出效率,最终实现了循环高效的
绿色低碳发展。
(五)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在世界各国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的诸多实践中,碳排放权交易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市场经济
手段之一。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是世界首个、也是最大
的跨国二氧化碳交易项目,涵盖 xx 成员国以及xx、xx 和xx,
覆盖该区域近半数的温室气体排放,为 xxxxx 多家高耗能企业
及航空运营商设置了排放上限。欧洲电力行业是受到排放限额
管制、履约减排的重点行业,自 20xx 年其全部通过拍卖获得碳
配额。
(六)强化碳税政策工具使用可能会成为推动实现“双
碳”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增加税赋来提高含碳化石能源价格,
以促进能效提高和资源节约利用,相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
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欧洲几个发达国
家是全球碳税征收的先锋,尤其以北欧四国为代表,从北欧向
爱尔兰、冰岛、西班牙、法国、瑞士和英国等国逐步推广开来。
目前,欧洲是全球碳税征收最为成熟的地区。碳税作为一个有
效的环境经济政策工具,对北欧国家减少碳排放、降低能耗、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关于产业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分析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区域聚集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典型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有力带动了区域和全国的经济增长。作为制造业的主要载体,产业园区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环节,如何有效、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减碳和零碳发展,是直接关系到“x·x”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国际经验(一)现代环保主义兴起,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共识。早在18xx年,瑞典科学家斯万就警告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但一直未引起社会关注。直到上世纪xx年代,以《寂静的春天》出版为起点,西方国家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才开始反思对自然“索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