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材料范文

2025-04-19
999+
20.24KB
8 页
88墨点
海报
侵权投诉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材料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善政
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
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实践中,XX
社区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动民族
互嵌为主题,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方面
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
面交流、深度交融,绘就了一幅守望相助、共融共通的民
族团结进步画卷。
(一)空间互嵌:"两举措"互融生活空间
XX 社区最大的特色,在于空间布局打破了单一民族、
原有村组聚居格局,促使以血缘、地缘结构为主的传统社
区向以业缘为主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转变,让各民族生活
空间相互交融,奠定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第一,
科学规划先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主线,充分
考虑搬迁安置对象基本情况,聚焦"搬得出、稳得住、可发
展、能致富"这一关键,注重规划。将 575 亩建设面积划分
为民房建设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及市政道路区域
三个板块,并依据地形地势将民房建设板块划分为
A、B、C三个区域,在统一地基标准建设基础上,充分考
虑不同搬迁安置户家庭的经济状况,提出了 3种不同房屋
楼层、10 种户型供群众选择,并根据户型选择结果,在设
计及投资估算时将一层户型确定为简单装修,实现直接拎
包入住,尽量减轻各族搬迁群众的经济负担。此外,注重
功能嵌入,建设了一个科技文化中心、一个中心广场、两
处公房及两个篮球场等公共基础设施,让搬迁群众有乐居
乐学的"去处"、议事协商的"在处"。第二,共建美好家园。
在前期规划基础上,巧妙运用抽签方式确定宗地号,并通
过确定宗地-选择户型-开工建设-工程验收-迁入新居的程序,
打破原有单一民族、村组聚居的老格局,构建了 XX 社区汉
族、彝族、傣族等 11 个民族互嵌式社区,形成各民族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社区结构,建成了各民族之间交往
交流交融的公共场域:各族群众工作生活在同一个社区、
孩子在同一所学校就读,既便于日常往来,又利于资源共
享、优势互补,使民族群众成为"一家人"。有群众表
示:"以前我的邻居和我是同一个民族,现在抽签安置后,
住在我旁边的邻居可能是彝族、傣族,也可能是哈尼族、
拉祜族......大家一起生活,都是一家人,我们共同奔向新生
活。"空间互嵌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催化剂",夯实
了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短短几年,XX 社区成为共建共事
共学共乐共治共享的和谐大家庭,民族团结、美丽秀雅、
和谐幸福的秀美画卷正在这里展开。
(二)经济互嵌:"三个一"建起致富共同体
安其居还要乐其业。在搬迁安置规划之初,XX 社区就
充分考虑区位优势,借鉴相关经验,在房屋功能上规划了
使其具备参与旅游产业的内容。社区建成后,积极探索"三
个一"模式,引导各族群众携手并进,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的"硬核"支撑。第一,一个中心强培训。依托党群
服务中心强化技能培训,以"让群众掌握一门实用发展技
术"为目标,组织社区劳动力参与厨师、水泥工、刺绣、叉
车驾驶、保洁等10 余种技能培训,提高居民择业竞争能力,
为搬迁群众转移就业打下基础。第二,一个站点重输出。
成立农民工作站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开展"地企共建",通过
与"两矿一公司"及镇域内用工企业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积
极为搬迁群众搭建就业平台,实现"家门口"就业 778 人,
摘要:
展开>>
收起<<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材料范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实践中,XX社区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动民族互嵌为主题,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方面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绘就了一幅守望相助、共融共通的民族团结进步画卷。(一)空间互嵌:"两举措"互融生活空间XX社区最大的特色,在于空间布局打破了单一民族、原有村组聚居格局,促使以血缘、地缘结构为主的传统社区向以业缘为主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转变,让各民族生活空间相互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