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线上打卡获取志愿积分,兑换区党群服务中心“夏令营”
及书法、绘画课程,形成爱心“储蓄”与奖品“兑换”的志愿
者反哺机制,激励更多志愿者走进社区、服务居民。开展线上
“随手拍”活动,建立问题“发现—反馈—激励”机制,引导
新就业群体争当治理“五员”先锋,变身流动“哨兵”、移动
“探头”。发挥 129 家驻区单位作用,列出“需求、资源、项
目、个性”四项清单,确定双向认领、实现双向服务,推动形
成“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闭环管理。健全高效平急转换机
制,采取“后台一键发布、线下自主参与、人员灵活管理”方
式,完善“三报到”工作。
(三)打造“云”上服务,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构建基层
“智”理新常态,加快推动社区减负赋能。建立“楼栋—小区
(网格)—社区—街道”分级调处机制,实现“小区(网格)
报事—分类转办—问题处置—核查结案”清单式、闭环化流程
处置。线上利用“e治理”平台收集意见,线下推广“流动办
公桌”“雷云说事拉理”等调处模式,网格员“自下而上”信
息上报,社区管理员“自上而下”任务派单,小区(网格)党
组织“前后左右”协调处置,推动了车辆乱停乱放、下水管道
堵塞、垃圾不及时清理等问题的解决。对社区网格内各类数据
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及时精准掌握独居老人、伤残人士等重
点人群情况,实现信息数据一键可查、精准筛选。
二、存在问题
一是数据采集有难度。部分社区范围大、小区多、人口密
度高、居民流动性强,信息采集、更新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居
民对采集工作不够配合,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受一定影响。
与城管(智慧城管)、综治(平安淮北)等部门智慧化信息平
台尚未实现共享互通,数据壁垒依然存在。
二是居民参与度不高。为方便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东街道、
滨河社区相继推出了“东街 e睦邻”“红动滨河”等微信小程
序,但推广使用情况不够理想,一些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