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街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5-03-29
999+
28.1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街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一、背景起因
城市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和活跃区域,也是城市基层社
会治理的重要领域,迫切需要加强小区党的建设,把坚持和加
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城市小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各方面
和全过程。
**街道地处**省**市**区中部,占地*.*平方公里,辖区总
人口约*.*万(其中常住人口约*.*万、流动人口约*.*万)。下
辖*个社区*个小区,设*个基层党组织,共有党员*名。辖区设
一级网格*个、二级网格*个、三级网格*个,配备网格员*名。
在*个小区中,有*个为单位宿舍,*个为*户以下或*栋以下的
中小型新村公寓,具有“三少三小”的特征,即“楼栋少、居
民少、党员少,阵地小、空间小、物业小”,存在邻里间凝聚
力不强、开展活动空间不足、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近
年来,街道党工委立足辖区“小楼”实际,坚持发挥战斗堡垒
作用引领居民自治自管,探索出以小治大、以治促兴的“小楼
治理”经验,不断凝聚邻里温情,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社会协同、
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大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组织建设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党支部+物业+自治组织+共
建单位”四位一体的小区治理组织架构,完善“社区—网格
—小区—楼栋”四级“近邻党建”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在
小区自治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制度化
渠道,实现“党建有引领,共治无缺位”。各个小区在街道党
工委的统一部署指导下,试行“楼道”党建,以党员带头、邻
里互动、部门参与的方式积极参与党建活动,以点带面整体推
进小区微治理,将邻里自治的思路有效融入基层治理工作当中。
二是创新组织模式。健全“一人参与,多方共建”的组织新模
式,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小区治理的“神经末梢”,由
小区书记带头,引导退休党员、在职党员亮出身份,以党员
“牵丝线”串联小区楼上楼下,为小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通
过党员自荐、居民推荐的形式推选出贴心、公认的党员楼栋长,
通过包片联系住户的方式,协同推进物业费收缴、居住环境治
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把改善小区环境作为提升居民凝聚
力、归属感的重要抓手,党组织牵头策划小楼氛围提升方案,
主动对接上级党组织申报有关项目。三是发挥组织引领。密切
党群干群关系,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由街道
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协调推动,助力老旧小区实施旧屋改造项
目,鼓励党员带头对楼道进行清洁打扫、广告清理,主动参与
项目施工的过程监督,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改善小区环境;
加强小区物业建设,立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意愿,通过公开招
投标、民主协商、投票表决等方式,选定物业公司并与之签订
物业服务合同,定期对小区物业服务开展评价,有效提升物业
管理水平。
(二)聚焦阵地建设
一是抓实阵地建设。合理规划各小区现有空间资源,本着
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整合资源、有利于节约成本的原则,
注重场所空间“一点多用”“共享共用”,积极利用小区楼道
亭阁、花园小站、宣传展板、信息公开栏等载体,对小区的设
施、功能布局和氛围营造等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开展氛围布置,
不断提升党建阵地氛围,以点带面推进社区小楼道大文明微治
理,提升“党群一家亲”的服务意识和归属感。二是打造实体
服务。通过打造“议事亭”驻点开展服务,引导居民参与小区
治理,逐步把小区党群服务点打造成为民主治理、便民服务、
文化娱乐的综合性站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小楼式”党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街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调研报告一、背景起因城市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和活跃区域,也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迫切需要加强小区党的建设,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城市小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街道地处**省**市**区中部,占地*.*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约*.*万(其中常住人口约*.*万、流动人口约*.*万)。下辖*个社区*个小区,设*个基层党组织,共有党员*名。辖区设一级网格*个、二级网格*个、三级网格*个,配备网格员*名。在*个小区中,有*个为单位宿舍,*个为*户以下或*栋以下的中小型新村公寓,具有“三少三小”的特征,即“楼栋少、居民少、党员少,阵地小、空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