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粮食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5-03-25
999+
32.83KB
1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市粮食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
重要支柱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落实
粮食安全战略,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必然选择。本
次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
深入摸排了解全市粮食生产、粮食储存、粮食加工、粮食流通、
涉粮政策法规执行等方面的现状,全面分析当前新形势下粮食
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从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强政
策支持和保障、构建合理的粮食加工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
引导树立守法意识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粮食产业发展现状
(一)粮食生产现状。2024 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 94.2 万亩,
较2023 年94.40 万亩下降 0.21%,其中:小麦 43.02 万亩,较
2023 年37.19 万亩增长 15.68%,玉米 42.74 万亩,较 2023 年
45.49 万亩下降 6.05%。预计小麦产量 17.34 万吨,较 2023 年
16.81 万吨增长 3.15%,玉米产量 29.29 万吨,较 2023 年25.77
万吨增长 13.66%。
(二)粮食储存现状。粮油储备情况。稳步实施“十四
五”增加市县(区)储备 1.5 万吨计划,新增县、区级原粮
(小麦)储备 1万吨,现全市存储各级地方储备原粮(小麦)
规模达 7.1 万吨(其中,省级 1.35 万吨、市级 2.5 万吨、县级
1.75 万吨、区级 1.5 万吨)(详见图 1),储备应急成品粮 2180
吨(其中,市级 600 吨、县级 880 吨、区级 700 吨)(详见图
2)、成品油 1000 吨(其中,长期储备成品油 800 吨、应急储
备成品油 200 吨)(详见图 3)。“十四五”末,全市存储市、
县(区)三级原粮(小麦)储备规模将达到 6.25 万吨,可满足
全市常住人口 202 天供应量、长期储备成品油满足全市常住人
口37 天供应量;应急成品粮油分别能满足市政府所在地及市场
价格易波动地区人口 12 天、11 天供应量。粮食仓储情况。积极
争取中央省上预算内资金 4237 万元,新建 4.8 万吨原粮储备标
准化仓房,全市标准化仓房总仓容达 8.4 万吨。全市现有 3家国
有粮食储备企业,即:X粮食储备有限公司、X粮食储备有限
公司、X县X粮油有限公司,共有库区 9个、仓房 89 座、仓容
19.53 万吨(详见图 4),其中:可用有效仓房 38 座、仓容
11.49 万吨(存放原粮仓房 22 座、仓容 7.4 万吨;存放成品粮仓
房5座、仓容 1.34 万吨;空仓 11 座、仓容 2.75 万吨);出租仓
房49 座、仓容 7.46 万吨;闲置仓房 2座、仓容 0.58 万吨,基本
满足全市各级储备粮存储需要。
(三)粮食流通现状。夏、秋两季粮食收购时节,分别召
开全市夏、秋粮收购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做好 2024 年夏季、秋
季粮油收购工作的通知,分解下达购销指导性计划,设立 15 个
收购网点,备足仓容、培训人员,全力保障新收获粮食应收尽
收。组织开展夏粮收购市场调研,“夏收”到一线送服务、普
法宣传等活动,确保粮食收购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截至目前,
全市从事粮食购销经营活动的各类粮食经营主体有 54 家(详见
图5),其中:企业 20 家(国有企业 4家、私营企业 16 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类农产品收购中心共28 家,粮
食经纪人6家,已在县区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
共48 家,纳入粮油统计信息系统涉粮企事业单位 19 家,全市
入统企业全年收购小麦 18.38 万吨,较 2023 年同期17.03 万吨
增加 7.93%,销售小麦 16.61 万吨,较 2023 年同期16.49 万吨
增加 0.73%;全市秋粮收购玉米 12.21 万吨(仍处于正常收购
期)(详见图 6)。
(四)粮食加工(转化)现状。在我市区域内,粮食加工
(转化)企业呈现出独特的运营格局与发展态势。全市纳入国
家粮油信息系统的成品粮油加工(转化)企业共 7家,其中:
面粉加工企业 1家,年生产能力 1万吨,年销售收入约100 万
元以下;食品及副食品(豆制品)酿造企业 1家,年生产能力 5
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约200 万元以上;制酒企业 1家,年生
产能力 1万吨以下,年销售收入约2000 万元以上;饲料企业 4
家,年生产能力 33.4 万吨,年均销售收入约4000 万元以上。此
类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资金来源渠道相对有限,主要依赖于
银行贷款融资及企业自筹资金。
(五)粮食产业质量安全与监管现状。纳入国家粮油信息
系统的7家粮油加工(转化)企业中,有 6家企业设立了化验
室,共配备19 名专兼职检化验人员,配置水分测定仪、便携式
称重台、乳成分分析仪、饲料近红外检测仪、微生物快速检测
仪、分析天平、气象色谱仪等检验监测设备,价值约 400 余万
元,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进行检定。这6家企业均结合生
产经营实际建立相关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近3年投入经费360 余万元用于提升企业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
设,有 5家企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相关质量安全追溯制
度并配备专(兼)职 质 量安全监督员, 有 2家企业取得
ISO9001 等质量体系认证。7家粮油加工(转化)企业除甘肃元
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拥有1辆冷藏运输车外,其余饲料等原料
输入和产品销售运输均由第三方运输公司提供,专车专用,不
存在混用问题。
二、现状分析
(一)从技术层面分析。我市粮食加工(转化)企业已逐
步引入自动化与半自动化生产设备,但机械设备整体智能化水
平不高,约67%的企业智能化水平在25%-50%内,约16%的
企业智能化水平在50%-75%内,剩余企业智能化水平均在
75%以上(详见图 7)。企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原因可能有:
一是资金限制,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于
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融资困难,无力承担高昂的设备购置费用、
安装调试费用以及后续的维护保养费用等。二是人才限制,缺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市粮食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落实粮食安全战略,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必然选择。本次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摸排了解全市粮食生产、粮食储存、粮食加工、粮食流通、涉粮政策法规执行等方面的现状,全面分析当前新形势下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从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构建合理的粮食加工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引导树立守法意识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一、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一)粮食生产现状。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