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主题党课材料汇编(4篇)

VIP专免
2025-03-21
999+
52.22KB
3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
同志们: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脍炙
人口的古训,相信大家都明白讲的是什么一个道理,那就是量
变引起质变,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从近年来中央纪委通报的
案例来看,落马干部腐化堕落,往往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小
节到大错的过程。有的党员干部把一包烟、一瓶酒、一张卡、
一顿饭看做“小意思”,有的认为吃点喝点、拿点收点“无所
谓”,正是这种心态使他们变成政治上的“糊涂人”,一步步
从破纪到破法,直到彻底沉沦滑向腐败深渊。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
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
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个别行为逐
步转入地下,甚至隐形变异,隐藏在群众身边,蚕食着党的健
康肌体,破坏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九届中央纪
委六次全会强调,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把解决群众
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
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
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也强调,要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深化整治
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
因此我们必须对身边的“微腐败”保持清醒认识,从我做
起,自觉抵制、主动拒绝,坚决斗争,确保取得反腐败斗争的
决定性胜利。
一、“微腐败”的主要特点
“微腐败”,简言之就是隐藏在我们身边,不容易被察觉的
“小腐败”。具体指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群众自治组织中从
事管理的人员)利用手中的公权力及影响力在“小”事上谋取
私人利益或给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失,通常是涉案金额在3万元
以下的违纪违法行为。
“微腐败”实质是一种公权乱用的行为。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小”。指乱用公权的行为很小,一点点、一滴滴,
打个“擦边球”,玩个“障眼法”,顺手捞点小好处,如在下
基层时会接受一点一包烟、一瓶酒,甚至一只鸡或者一只鸭,
或把单位电脑拿回家私用,或用公务卡为私家车加油等等,小
到人们容易忽视它的存在。
二是“多”。这种乱用公权行为比较普遍,数量多、次数
多、领域多、形式多。如本应正常办理事项从中捞点好处才能
办,或挖空心思虚领冒领,或在帮人办事时接受不贵重物品,
或接受服务单位宴请,或欺瞒组织,不如是上报个人事项,或
私报差旅费。
三是“近”。“微腐败”行为多半发生在大家身边,大家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认为这些行为很小,经常接触,低头不
见抬头见,处理起来未免上纲上线,不近人情,对这种行为放
之任之,他人也会效仿这种行为“方便”行事。
四是“惑”。自家产的、朋友送的,反正又不是钱“不用
怕”;我用自己工资买的又没有用公款“不怕查”;成长进步
上没少帮忙,这是人之常情,应该的。这些和风细雨,听起来
温馨的话语,慢慢就迷惑了我们双眼,蒙蔽了我们的判断,常
在河边走,鞋慢慢就湿了。“微腐败”的惑,是因为他的迷惑
性强。“微腐败”有时候是“人情往来”,有时候是“交流感
情”,有时候是“关系协调”。如果我们以陈旧思维去看,就
会根本分辨不清,只有用正风反腐的“照妖镜”去分辨,才能
辨明“真身”。
二、“微腐败”的表现形式
“微腐败”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一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集中反映在特权思想作怪,大
摘要:
展开>>
收起<<
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主题党课材料汇编(4篇)目录1.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22.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173.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244.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30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同志们: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训,相信大家都明白讲的是什么一个道理,那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积少成多,集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