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谱写人文经济新篇章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VIP专免
2025-03-20
999+
27.33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谱写人文经济新篇章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3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
议时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
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人文经济学”这一重大命题
揭示了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的发展规律,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
经济学意蕴的集中体现。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是古都金陵的起
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南京市 1/5,
历史文化街区数量占全市 2/3,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融共促的土壤
丰厚。近年来,秦淮区聚焦守住城市根脉、传承历史文脉,坚
持文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实
现人文与经济互促共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力探索物
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秦淮新实践。
以城市更新焕发老城新活力,赓续历史文脉。如何走好传
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新路子?秦淮区在尊重既有城市肌理与文
脉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推动历史文化保
护传承与城市更新协同并进。
历史街区焕新传统院落。聚焦文化保护传承、业态更新和
环境提升,以渐进式更新、微改造等方式,升级改造历史文化
街区的建筑风貌、景观肌理、市容环境。门东历史文化街区通
过定点定位保护民居院落群等历史遗存,并适当融入休闲演艺
等业态,成为展示城市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开放式博物馆。小西
湖历史风貌区在保留原有建筑格局和街巷肌理的基础上,留住
原住民,导入文旅业态,成为特色鲜明的文旅 IP 和老城保护更
新的样板,荣获 2022 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
保护奖,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一批国土空间规划优秀实践案例。
文物古迹变身文化地标。立足“让文物活起来”,推动文
物古迹融入城市发展、融入现代生活。在修缮保护江南贡院部
分号舍、明远楼等遗存基础上,创新挖掘“地下空间”,新建
中国科举博物馆,推动科举制度的传统价值与现代文化融合。
加强特色文化整合,扶持民间各类专业博物馆建设,打造“最
美书店”、“转角·遇见”、“梧桐语”客厅等城市文化空间,
姚文采故居、吴敬梓纪念馆被评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转角遇见文化新空间景点融合文旅新体验”案例被评为江苏
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
工业遗存转型创意园区。挖掘金陵机器制造局历史资源,
打造晨光 1865 创意产业园,吸引了一批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实
现了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重要
组成部分的蝶变升级。开发利用南京第一棉纺厂和印染厂闲置
楼宇、老旧厂房,盘活低效载体,导入“物联网+体育文化”产
业,打造悦动·新门西产业园,园区集聚相关产业链企业60 余
家,连续3年每年实现税收超亿元。
以文化内核赋能现代产业,增强发展动能。如何推动传统
文化深度赋能现代产业体系,秦淮区通过深耕“文商旅”融合
发展,开发特色产品、激发消费活力、提升游客体验,推动历
史人文“黄金资源”释放经济发展“黄金效益”。先后获评国
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国旅
游休闲街区等 5项国家级荣誉,2023 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
占G党P比重达 9.8%。
“点”上着力,引入消费新业态。构建品类完备的特色 IP
矩阵,形成以“风雅秦淮”为引领,科举、报恩、非遗、郑和
文化四个子IP 为支撑的“1+4”动态开放 IP 品牌体系。挖掘夜间
消费、新兴业态、展演活动等机遇,不定期推出夫子庙中秋诗
会、科举博物馆砚池灯光秀、状元游、门东街头表演、小西湖
怀旧电影节、非遗展演等沉浸式演出和体验项目。打造西五华
里沉浸式游船项目,通过“科技+艺术+历史”的融合,再现
“十里秦淮”繁盛场景。
“线”上延伸,打造消费新场景。挖掘夫子庙、大报恩寺等
摘要:
展开>>
收起<<
谱写人文经济新篇章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人文经济学”这一重大命题揭示了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的发展规律,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经济学意蕴的集中体现。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是古都金陵的起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南京市1/5,历史文化街区数量占全市2/3,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融共促的土壤丰厚。近年来,秦淮区聚焦守住城市根脉、传承历史文脉,坚持文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实现人文与经济互促共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力探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