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VIP专免
2025-03-20
999+
25.89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
流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
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那么,该如何理解中
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与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
动之间的关系呢?
现代工业社会对城乡关系的思考始于 16—19 世纪西方资本
主义萌芽及发展时期出现的工农业分离、城乡尖锐对立等社会
现象。现代意义上的城乡关系主要有两种思想:一是城市主导
思想,以二元经济模型、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为代表,
主张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带动工业化;二是城乡平等思想,20 世
纪70 年代后,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难以承受“先城后乡”的
发展成本,学界出现了对“重城轻乡”的战略反思,城乡一体
化模型、区域网络模型、城乡连续体、城乡伙伴关系、城乡融
合系统理论等相继提出,强调城乡平等、共生、融合发展。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从“二元分割”“城乡统
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的发展历程,城乡发展理
念经历了从“以农补工”“工业反哺农业”到“城乡命运共同
体”的转型升级,这一过程伴随着政策导向、经济社会发展以
及要素流动机制的深刻变化。城乡要素流动经历了依靠行政手
段的“控制流动”,到劳动力进城放开但资本下乡受限的“允
许流动”,再到强调市场机制作用、试点土地和技术等要素流
动的“平等交换、自由流动”,最后发展为打破制度壁垒、建
立城乡统一市场的“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折射出发展逻辑
从行政干预转向市场主导,从效率优先转向公平与效率并重的
深层变革。
这种深层变革有着现实背景与演进逻辑。1978 年—2002 年,
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新中国成
立初期,出于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考量,农村劳动力、农产品向
城市单向流动。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农村
生产力。1984 年中央一号文件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务工,但
未赋予市民化权利,城乡要素流动受到严格管控。2002 年—
2012 年,我国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一方面,长期单向资源
输出导致农村负担过重、农业生产受到损害;另一方面,2001
年我国加入 WTO 后,农业生产面临国际竞争压力迫切需要转
型。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
步放宽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限制,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
出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2006 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城
乡要素流动进入统筹发展阶段。2012 年—2017 年,我国迈入城
乡一体化发展阶段。随着城镇化加速,2011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
率突破50%,户籍城镇化率为 35%左右。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将“平等交换”
作为城乡关系调整的重要原则。《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 年)》进一步要求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2017 年起,
我国进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
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要素深度融合成为必然。
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农村 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潜力亟
待释放。2019 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允许集
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标志着土地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前,城乡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2019 年中共中
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
策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
交换”。2024 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促进城乡要
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更加清晰地表明要解决城乡要素长
期交换但不平等、自由流动但未双向流动的根本性难题,推动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那么,该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与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之间的关系呢?现代工业社会对城乡关系的思考始于16—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时期出现的工农业分离、城乡尖锐对立等社会现象。现代意义上的城乡关系主要有两种思想:一是城市主导思想,以二元经济模型、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为代表,主张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带动工业化;二是城乡平等思想,20世纪70年代后,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难以承受“先城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