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学网懂网用网是党员干部“必答题”

VIP专免
2025-03-15
999+
28.4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学网懂网用网是党员干部“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了
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12 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 11.08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78.6%,网民数量
庞大,互联网已经成了一个民意集聚地。
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接入互联网已经有 30 多年,
在这期间,党员干部的学网、懂网、用网能力不断提高。党员
干部从政策、决策的制定出台,到具体的组织实施、服务管理,
他们起着重要的作用。党员干部如果不懂网、不上网、不用网,
就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民情民意,工作也很难抓准抓实、让
老百姓满意。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有些党员干部不善于运用
网络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认为上网是生活中的
娱乐消遣,还有的领导干部对网络平台不够了解,即便上网也
只是简单地浏览新闻,还有的领导干部虽然经常上网,但对于
网上的热点问题没有把自己摆进去和工作联系起来思考。这些
都会导致掌握网上信息不够及时,抓不住网民真正最关注的点。
究其原因,都是党员干部与互联网脱节,没有充分了解民意,
不了解和适应新的技术和新的网络舆论环境。这样容易造成难
以切中群众真正的急难愁盼,跟不上变化的节奏。
我国网民数量庞大,网络空间日益成为汇聚民意的新渠道
思潮交锋的主战场、政治参与的新场域和为人民服务的新平台。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党的群众路线也必须延伸到
网络,党员干部要在网络环境中发挥凝心聚力作用,及时主动
地捕捉网民的呼声和需求,聚焦群众的关注点,抓住为民办实
事的良机,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并不是简单的传播介质发生改变,更
是一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深刻而广泛的变革。
领导干部学网、懂网、用网,早已不是做不做都行的“选择
题”,而是一定要做且只能做好的“必答题”。党员干部要把
功夫下在平时,多上网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真正学会做好网
上群众工作的本领。党员干部还要拥有互联网思维和做好网络
工作的准备,当突发的网络事件来临时,党员干部才知道怎么
反应、如何处置,尤其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更是检验党员干部
学网、懂网、用网能力的经验交流,党员干部不能用“封堵
删”的方式平息舆论,要积极学习掌握互联网传播规律,面对
广大网民的质疑,第一时间回应公众关切,更不能对网络感到
恐惧。
现在,浏览各类社交平台已成为很多人每天的日常需要,
群众在网上表达观点,互联网成了民意高度聚集的一个地方。
互联网上的“民意指向”,就是党员干部的“工作指南”。群
众心里面喜欢什么、期盼什么,反感什么、讨厌什么,网上一
目了然。党员干部要拿着它与现实做对照,找差距,不断改进
和提升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能更好地把实事办到老百姓
心坎上。
要做到好话要听,刺耳的批评也要听。网络空间的特殊性
决定了网络信息的来源一定是多元和包容的,也总少不了会发
出一些刺耳、尖锐的批评声。只要网民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党
员干部就应该耐心听取、虚心接受,有些话和建议,可能就是
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法宝”。尤其是被群众密切关注和讨论
的话题,本身就是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也是相关部门做好
解释、凝聚共识的契机。党员干部切莫犯“舆情恐惧症”,要
在群众“找茬”中形成正向推动,成为政府工作圈粉引流的拐
点。
党员干部上网不是为了简单地看看热闹,而是要学网、懂
网、用网,去发现和解决大家反映的问题。既要回应网上关切,
更要解决线下问题。面对网上群众诉求,不能停留在“键对
摘要:
展开>>
收起<<
学网懂网用网是党员干部“必答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网民数量庞大,互联网已经成了一个民意集聚地。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接入互联网已经有30多年,在这期间,党员干部的学网、懂网、用网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干部从政策、决策的制定出台,到具体的组织实施、服务管理,他们起着重要的作用。党员干部如果不懂网、不上网、不用网,就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民情民意,工作也很难抓准抓实、让老百姓满意。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