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教育党课:从古代监督监察中寻求破解历史周期律的秘诀
VIP专免
2025-01-06
999+
28.27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廉洁教育党课:从古代监督监察中寻求破解
历史周期律的秘诀
几年前一部热剧《人民的名义》中,有这样一幕:省纪委
书记田国富动员易学习去做京州市纪委书记、以便对李达康实
施监督时,易学习问道:“我来监督李达康,谁来监督沙瑞
金?”这一情节发生在这部剧即将落幕之时,同整部剧一样,
引发了大众对于反腐败的热烈思考,也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
如何实现有效的监督监察?下面,结合学习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从古代的监督监察中汲取养分
监督监察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几乎伴随着腐败(包括权力腐
败、贪污腐败等各种腐败)而生,同步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史记》记载,传说中尧时期的“共工”就很“淫辟”,舜时
期出现了“贪于饮食,冒于贷贿”的饕餮式家族,到了阶级社
会的夏商周时代,腐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象被广泛记录在各
个典籍中了。同时,统治阶级也在惩处腐败的过程中慢慢形成
了一整套成熟的监督监察。总体看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监察制度不断设计创新,为有效监督提供了现实可能。
设定了固定、专职的地方监察机构。最初的监察机构,一般依
附于一定的行政机构,监督工作受到很强的干预性。到了西汉,
地方监察就不再与行政合署办公;曹魏时期,御史台首次作为
独立的监察机构出现,标志着监察制度的逐渐成熟。固定、专
职的地方监察机构,脱离了行政机构的干扰控制,使得监察能
够准确高效、相对独立运作,大胆地发挥作用。形成了有效的
自我监督及相互监督。几乎所有的古代监察机构,不仅可以对
其他行政机构实施监督,也可以对内部同僚、下级监察机构实
施监督,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自身的纯洁性。此外,各朝各代往
往还会设置并行的监察机构进行相互监督,如:秦汉的御史与
司隶校尉、丞相司直,西晋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宋代多元的
地方分级监察体制,明代按察司与御史巡按等,都是监察系统
内部相互制约的反映。建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巡视监察制度。
历朝历代,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从未停止。汉初,专设刺史每年
八月起代表中央巡行所负责的地方,于年底回京奏报;唐代监
察御史除对尚书省六部监察外,兼负责巡按郡县,监察地方官
吏;到了明代,派遣要员出巡已经成为了一项固定制度。我们
在影视剧里所熟知的钦差大臣,其实就是一种对地方的巡视监
督。这也是确保中央集权、防止地方权力尾大不掉的有力保证。
二是监察文化不断丰富发展,为有效监督提供了肥沃土壤。
达成接受监督的有效共识。历史教训不断证明监察的有效性和
必要性,并在统治阶级形成了基本的认知基础和共识,唐太宗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的反思,历朝历代的“罪己诏”“求
言诏书”等,均反映了统治阶级对自身接受监察监督的认同。
这种共识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各王朝的寿命,对社会稳定起到
了有限的促进作用。倡导廉洁为政的社会风气。中国古代社会
中,儒家思想几乎一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其与“廉”与生俱
来的内在联系,推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古代考核官吏著
名的六个方面均被冠以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
廉辨),侧面反映了廉对从政的重要意义。廉的从政文化也通
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在社会上形成了廉洁光荣、腐败可耻,廉
者上、腐败下的社会氛围。推动形成有力的舆论监督。在中国
古代廉政文化中,社会舆论构成了廉政文化的独特内容。社会
大众自发地对贪官污吏进行鞭挞、对廉洁官吏进行歌颂,最为
典型的当属民谣。民谣对于贪官污吏的控诉如:打破筒(指童
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对于清官,百姓从不
吝啬自己的怀念:“况太守、民父母,众怀思,因去后。愿复
来,养田叟”,又如:“太守不归,我民不宁;太守归来,我
民忻哉”。
摘要:
展开>>
收起<<
廉洁教育党课:从古代监督监察中寻求破解历史周期律的秘诀几年前一部热剧《人民的名义》中,有这样一幕:省纪委书记田国富动员易学习去做京州市纪委书记、以便对李达康实施监督时,易学习问道:“我来监督李达康,谁来监督沙瑞金?”这一情节发生在这部剧即将落幕之时,同整部剧一样,引发了大众对于反腐败的热烈思考,也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实现有效的监督监察?下面,结合学习谈谈自己的思考。一、从古代的监督监察中汲取养分监督监察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几乎伴随着腐败(包括权力腐败、贪污腐败等各种腐败)而生,同步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传说中尧时期的“共工”就很“淫辟”,舜时期出现了“贪于饮食,冒于贷贿”的饕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