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派出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VIP专免
2024-12-13
999+
18.48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深化派出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派出监督工作的成效
(一)监督动能更足。改革前,纪检组与所在单位
“一口锅”吃饭,纪检干部工资福利与所在单位考核挂钩,
经费由所在单位保障,监督动力不足,有的干部碍于情面,
不愿监督,有的干部对“一把手”不敢监督,导致监督缺
位现象长期存在。改革后,8个派出纪检监察组由区纪委监
委派出,干部工资、福利、办公经费等均由区纪委监委予
以保障,消除了干部开展监督的后顾之忧。改革以来,8个
派出纪检监察组共组织处理“一把手”和二级单位负责人
27 人。
(二)监督方式更多。改革前,纪检组通过列席联系
单位会议、开展谈心谈话、查阅台账资料等常规途径履职,
只能发现一些表面现象和个性问题,监督效果不佳。改革
后,派出纪检监察组运用《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
议书》,督促相关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同时各纪检
监察组通过交叉式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等对其他纪检
监察组联系单位进行检查,变“单打独斗”为“兵团作
战”。改革以来,8个派出纪检监察组共发放《纪律检查建
议书》《监察建议书》39 份,督促联系单位建立完善了一
批规章制度。
(三)监督范围更广。改革前,纪工委和纪检组依据
党规党纪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对非中共党员的违规违纪
问题无法依据党规党纪进行处理。改革后,派出纪检监察
组被赋予监察权,既要依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履行监督
执纪问责职责,又要依照《宪法》和《监察法》履行监督
调查处置职责,根据授权行使相应纪检监察权限,实现了
对行使公权力人员的全覆盖。改革以来,8个派出纪检监察
组对 8名非中共党员予以调查处理。
(四)监督意识更强。改革前,纪检组根据区纪委工
作部署按部就班开展工作,被动查办 xx 举报问题,缺乏主
动监督的积极性。改革后,派出纪检监察组在区纪委监委
机关领导下工作,区纪委监委通过制定绩效考评制度,分
解工作任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促使派出纪检监察组增
强监督意识,切实履职尽责。改革以来,8个派出纪检监察
组列席联系单位重大会议 149 次,开展各类监督检查 145
次,发现、督促整改问题 205 个。
二、派出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派出监督工作的深度不够。一是对监督的
再监督职能把握不准。实际工作中,一些派出纪检监察组
划不清所联系单位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自身监督责任之间
的界限,把握不准“主体责任是前提,监督责任是保障”
的关系定位,往往忽视了主责主业,出现了“越位”现象。
二是对监督工作的政治属性缺乏思考。个别纪检监察组在
日常监督工作中经常就事论事,就问题指出问题,就问题
提出整改要求,没有上升到政治高度去分析问题,没有针
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监察监督职能发挥不够。个别派出纪检监察组思维局
限于改革前的纪律监督,对监察监督工作没有明确的思路、
方法,对监察对象的监督意识不强,手段不多,监察措施
使用不够,没有真正做到纪法贯通,协调推进。
(二)落实派出监督工作的制度不够。一是派出机构
领导机制不健全。班子成员对派出机构的指导、管理、检
查、服务和保障等方面没有明确具体任务,工作一般多体
现在对问题线索查办的审核把关方面,对其他方面的领导
不够。二是派出纪检监察组日常监督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各纪检监察组没有明确的年度监督计划,日常监督业务不
够具体,工作目标发散,缺乏统一的量化考评标准,各纪
检监察组之间协作配合不够,未有效形成监督合力。三是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深化派出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一、派出监督工作的成效(一)监督动能更足。改革前,纪检组与所在单位“一口锅”吃饭,纪检干部工资福利与所在单位考核挂钩,经费由所在单位保障,监督动力不足,有的干部碍于情面,不愿监督,有的干部对“一把手”不敢监督,导致监督缺位现象长期存在。改革后,8个派出纪检监察组由区纪委监委派出,干部工资、福利、办公经费等均由区纪委监委予以保障,消除了干部开展监督的后顾之忧。改革以来,8个派出纪检监察组共组织处理“一把手”和二级单位负责人27人。(二)监督方式更多。改革前,纪检组通过列席联系单位会议、开展谈心谈话、查阅台账资料等常规途径履职,只能发现一些表面现象和个性问题,监督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