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访工作规范性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VIP专免
2024-12-13
999+
51.89KB
1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信访工作规范性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它在我国
基层治理实践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将信访治理摆在国家治理的重要位置,
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规范性作为近年来我国加强
和改进基层信访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提升基层治理效
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信访治理的规范性意涵
(一)治理目标公正性
公正性是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准则,行政行为规范性
的最终目标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信访治理作为
公共行政的重要内容,关乎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其在治
理目标上更要将公正性视为广泛认同的规范原则,这是信
访治理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的前提基础。目标公正性包含
两重属性:一是基层信访治理应当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
价值,二是基层信访治理应尽可能实现经济、效率的管理
价值。具体到信访治理实践中,则应突出强调社会价值的
实现要优先于管理价值,对经济和效率的追求要建立在有
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上,片面关注效率而忽视公
平正义将导致信访治理正当性与合法性的丧失。基层信访
治理目标的公正性是指信访治理的全过程应以实现社会公
平正义为根本价值追求,重视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实现,
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基层信访治理要通过全过程访源治理规
范政府权力行使,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
社会稳定和良性发展。
(二)治理主体民主化
信访作为民意表达、民智集中和民力凝聚的重要制度,
彰显了人民政治的理念,是一种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形式,
信访治理规范性在本源上意义上包含了治理主体民主化的
基本逻辑。治理主体民主化是指信访治理过程中涉及的相
关主体就共同关注的事项展开讨论和行动。在基层治理实
践中,信访往往仅被理解为信访部门的功能和行为,因此
信访治理的规范性更多地被限定在信访处置流程中。但实
际上,信访治理体现在政府决策、政策执行及信访办理的
全过程,治理主体不仅仅是信访部门,而应包含政府行政
过程中的决策者、执行者、信访办理者及相关主体,信访
治理的规范性问题若仅强调信访部门的主体责任,显然窄
化了信访治理的内涵。规范性的信访治理应从广义的角度
出发,让涉及的相关主体均参与到信访治理过程中,治理
过程不仅包括信访事项处置流程,还包括政府决策、政策
执行等全部过程。具体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信访治理要涵盖基层治理各主体行为的规范性;二是信
访治理要涵盖主体参与的各个层面,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
的治理过程都要纳入信访治理的规范范畴。简言之,规范
性的信访治理是一种涵盖各个主体规范参与治理的全过程。
(三)治理过程制度化
治理过程制度化是实现信访治理规范性的核心要义。
从制度化的现代性含义来讲,信访办理要严格遵循既有规
章制度的规定。在中国特色治理情境下,信访还是法治框
架下的群众工作制度,因而信访治理过程制度化蕴含着两
种属性特征,即信访办理过程既要遵循现有规章制度的规
定,又要坚持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要求,通过政府与人民之
间的互动交流实现基层信访的有效治理。这对于实现信访
治理规范性具有内外两重含义:内在要求是压实基层政府
信访工作责任,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处置信访
事项;外在要求是以制度化的方式将信访处置与群众利益
结合起来,制度化地将群众利益实现体现在信访处置过程
中。治理过程制度化的核心就是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寻求一
种政府与人民之间良性互动的可行路径,这在过去和现在
都渗透于基层信访治理的实际运作中,更渗透于国家与社
会关系的调适中。
(四)治理结果法治化
治理结果法治化是信访治理规范性的最终体现。规范
性的本源目的是使信访治理结果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一目的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一方面取决于信访治
理结果符合法治要求的情况,另一方面取决于群众利益表
达和诉求情况。但在实践领域,“群众”一词常常带有脱
离实际的情绪化倾向,在中国特色治理体制下,信访治理
结果法治化实际需要在群众路线与法治路线之间探寻一种
平衡的、可兼顾的途径。具体而言,这要求基层信访治理
的结果应当符合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原则,同时也不能破
坏或损害国家对治理结果合理、合法的追求,更要成为遏
制偏激、混乱或谋利行为的有效工具。因而,信访治理结
果法治化所要实现的是,既能够克服基层政府可能的官僚
主义、懒政行为,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要防
范过分行为带来的意外后果,追求的是群众路线与法治路
线二元良性互动与合一的结果。
三、存在的问题
信访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基层信访治理在
规范政府权力运行、化解社会矛盾冲突、扩大人民政治参
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规范性是信访治理效能得
以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信访治理只有在规范化的轨道上运
行,才能发挥积极效应。信访治理失范将会导致一系列
“因访生访”或“访情升级”问题,破坏基层治理生态。
然而,在实践领域中,基层信访治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
失范问题。
(一)目标偏离:重大决策中的“民主”与“效率”
抉择
提高重大决策民主参与度是从源头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保证治理目标公正性的关键步骤。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是降
低政府决策失误率、提高决策科学性的有效路径,它有利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信访工作规范性建设的调研与思考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它在我国基层治理实践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将信访治理摆在国家治理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规范性作为近年来我国加强和改进基层信访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一、基层信访治理的规范性意涵(一)治理目标公正性公正性是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准则,行政行为规范性的最终目标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信访治理作为公共行政的重要内容,关乎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其在治理目标上更要将公正性视为广泛认同的规范原则,这是信访治理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的前提基础。目标公正性包含两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