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VIP专免
2024-12-13
999+
17.91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
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
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
器。”2018 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
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
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
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创新理论不仅是中国共
产党执政的智慧结晶,也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加
强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既是夯实中国
共产党执政根基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治
理效能的必然选择。
一、面临的困难
创新理论的抽象性造成理解难。党的创新理论具有抽象性特征,
需要宣讲人在宣讲前深入理解和把握理论的内涵,进而把抽象理论
通过简单话语表达出来。当前,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中,宣讲人多以
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展开宣讲,而对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
话语关注甚少。传统宣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传播的话语
隔阂,使得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困难。因而宣讲人要充分
认识到传播话语的重要性,要以大众话语来提升理论宣讲的亲和力
和感染力。
宣讲形式的单一性造成传播难。在理论宣讲过程中,听众的多
元性决定了我们需要以多种形式展开宣讲。当前,一些基层理论宣
讲形式较为单一,宣讲者语言枯燥,宣讲形式往往采取“我讲你
听”的传统宣讲方式。针对性不强,没有考虑听众知识接受水平和
现实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一把抓”,使得理论宣讲缺少生动性、
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针对基层群众的宣讲工作,有的宣讲员宣
讲形式单一、照本宣科、理论性强、群众语言掌握不到位,使得他
们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时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实现入耳入心。
民众诉求的复杂性造成执行难。随着我国主要社会矛盾不断发
生变化,民众诉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急需把党的理论
方针政策讲通讲透,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成为群众日常
生活工作中的指引。在实际宣讲过程中,宣讲内容是否“接地气”,
是否有效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关系到群众是“听到”,还是
“听懂”,也决定着理论宣讲的真实成效。近年来,为扩大理论宣
讲的辐射范围,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各级机关部门、
高校组织的宣讲团走进乡村为村民进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但宣
讲内容雷同、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未能切实考虑到村民的实际需
求,导致宣讲效果不佳,没有达到为村民思想上、政策上和精神上
解惑的效果,甚至出现村民对宣讲产生了一种“形式化”感觉,对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创新理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智慧结晶,也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