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及防范处置具体措施
VIP专免
2024-09-10
999+
12.73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我国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及防范处置具体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
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
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我国约 80%的陆地国土面积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地
质灾害防治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01 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灾害类型看,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情等级按照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大
型、中型和小型。
特大型:因灾死亡 30 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万
元以上的;大型:因灾死亡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
济损失 5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的;中型:因灾死亡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 万元以上 500 万元
以下的;小型:因灾死亡 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 万
元以下的。
空间特征。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受
控于地质环境条件,我国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我国地
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的地形急变带的青藏高原东缘
云贵高原、秦巴山区、黄土高原、天山和祁连山等山区和
第二阶
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长江中下游南部地区、东南山地
丘陵区等地区。
从灾害类型与区域分布来看,大型崩塌滑坡或沟谷型
泥石流主要出现在地形高陡、构造活动强烈、局地强降雨
以及冰川消融作用叠加的西北、西南地区,常常表现为高
位远程崩塌滑坡—碎屑流灾害和远程沟谷型山洪泥石流灾
害。东南、华南山地丘陵区以降雨引发的群发且小型崩塌
滑坡或坡面泥石流为主,主要出现在“房前屋后”。
“房前”表现为降雨渗流导致的斜坡蠕动变形破坏,
“屋后”表现为切坡卸荷崩塌滑坡和植被茂密的高陡斜坡
在局地强降雨条件下形成的坡面泥石流。
时间特征。从发生时间上看,每年 5至9月份汛期占比
达89.2%,其中主汛期 6至8月份占比达 69.9%,7月份数量
最多,占比达 29.1%,其次为 6月份 23.1%,8月份 17.7%。
此外,从引发因素来看,降雨、地震、冻融等自然因
素占比 91.9%,切坡、弃土堆载、水库浸润、灌溉渗漏和爆
破振动等人为因素占比 8.1%。
02 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举措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用的是“属地管理,分级分类分
责”的原则,地方政府负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部门分
工协作分别承担各领域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努力构建全社
会共同参与的防灾格局。
摘要:
展开>>
收起<<
我国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及防范处置具体措施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国约80%的陆地国土面积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01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灾害类型看,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情等级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