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VIP专免
2024-06-05
999+
25.18KB
34 页
88墨点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同志们:
党的**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
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经过接续奋斗成功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
化,其核心词汇“中国式”彰显了中国的现代化是自主现
代化。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和不断走向成功,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自己的路,党始
终强调现代化建设可以学习其他国家成功经验,但决不能
照搬,决不能脱离自己的国情。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和主
要任务,党确定了合理的现代化目标并作出恰当的现代化
建设战略安排,坚持中国道路并不断开拓创新,成功走出
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路。
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难,在帝国主
义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中国被迫开启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近代对现代化的探索,从洋务运动到改良运动到新文化运
动,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均以失败而告
终。这种被动现代化的失败告诉我们,没有政治上和经济
上的独立,就没有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
的权利。中国共产党人在反思中国近代现代化失败教训中
认识到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摆脱被动受制的前提。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实现了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现代化建设扫清了道路。新中国
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
设,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改革开放后,提出“中国
式的现代化”的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将中国式现代化
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
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
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现代化”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借鉴别国经验特别是苏联
经验和把握中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对现代化的认识不断
深化,逐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面对新中国成立之
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国情,毛泽东提出要大力发展经
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实现工业化的设想。1953
年6月,党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纳入过
渡时期总路线,这明确表达了中国的工业化是社会主义的
工业化,界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本质属性。1953 年12
月,在中宣部发布的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
提纲中,明确工业化的基础地位以及和其他方面现代化的
关系,提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
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
防”,这时虽然对现代化所包含的内容还没有用“四个现
代化”来描述,但这一表述提到了现代化工业、农业和交
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在内容上和“四个现代
化”是基本一致的,可以看作“四个现代化”相关内容的
最早提出。1954 年9月15 日,毛泽东提出中国在经济上
文化上是落后的,要力戒任何浮夸和骄傲,学习他国先进
经验,通过几个五年计划,“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
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实现“四个现
代化”作为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前提,指出“如果我们不建
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
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关于“四个现代化”内容最早的
明确表述。“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总体上基于维护国家
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摆脱社会整体贫困
落后面貌的目的。但这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在之后
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是作为国家发展总体目标来使用的,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同志们:党的**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接续奋斗成功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其核心词汇“中国式”彰显了中国的现代化是自主现代化。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和不断走向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自己的路,党始终强调现代化建设可以学习其他国家成功经验,但决不能照搬,决不能脱离自己的国情。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和主要任务,党确定了合理的现代化目标并作出恰当的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坚持中国道路并不断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