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有筋骨的文学精品
VIP专免
2024-06-04
999+
23.63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有筋骨的文学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通过更
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 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同 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国 文联 十一 大、 中国作协十大开幕 式上 的讲 话》 也向广大文艺工作 者、 文学 工作 者提
出了五点殷切希望: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
坚守人民立场, 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
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1]
这无疑是在新形势下,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文学工作者提出了更新要求与殷切希望。作为文学工作者, “有筋骨、
有 道 德、有温度 ”的文学作品衡量标准究竟是什么?广大文学工作者又如何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优秀文学精品?
思想和灵魂是文学作品有筋骨的精髓所在
首先就“新时代文学”这个概念来说,新时代以来,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得到了
很大的提升,文学事业的发展也更加繁荣,变得风起云涌,遍地开花。
就“新时代文学的筋骨”而言, 作为作家们如何创作出更多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让作品站起来、立得住, 是摆在每一
位文学工作者面前毋庸置疑的现实。
文学作品有筋骨首先必须要有思想,也就是要有精神和靈魂,只有有思想和灵魂,作品才血肉丰满,骨骼强健 ,
才 能立得 住, 才更 有文 学性,才能生动感 人, 打动 更多 读者,让读者记得 住, 作品 也才 能留 得住,具 有永 恒的 生命 力。
如何创作出有思想的文学作品, 这就要求我们文学工作者要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到生活中去, 在火热的生活现场, 捕
捉更多生动活泼的生活细节,在现实生活的大地上,抓住更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和故事。
诚然,现在很多作品都是浮在面上,脚不粘尘泥,脱离人民群众,远离生活现场。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 往往都
是一个电话, 一封邮件, 或是找些材料, 足不出户, 就写出了所谓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文学作品肯定是浮光掠影,枯燥
无味, 读来味同嚼蜡, 显然不能打动读者,也更不会就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又怎么可能站起来、立得住、行
得远?更不可能留下来, 所以只能是过眼云烟, 很快就会淹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
筋骨是所有事业成功的根本前提
那么, 何谓“有筋骨”?固名思义, “有筋骨”一般指人强健的骨架, 强壮的体魄。强健的体魄必然是所有事业成功的
根本前提和根基。对于文学作品而言, “筋骨”就是丰盈的气血和深厚的文脉之内涵。有筋骨,是指作品必须具有遒劲有
力和刚健强壮的风格, 思想有深度, 见解很独到, 内涵又深刻, 分析和说理更透彻, 这一直以来都是作家们普遍追求的
文学作品品性之所在。诚然,“筋骨”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十分重要。就像一部文学作品的灵魂, 只有“有筋骨”的文学作品,
才能够让整部作品就像一个人一样具有健壮发达的体魄, 构架强壮地立起来, 丰润饱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阅
读中深切感受到一部作品健壮如人的身体体魄一样完美, 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印象。一部文学作品如果缺乏了“筋骨”,则
如骨骼散架的躯体, 想必定是文脉难通、言之无物、精神不振, 内部来说真善美既不能得到彰显,外部而言假恶丑又得
不到鞭挞,其生命力自是不言自喻了。 [2]
那么一部文学作品的“筋骨”体现在何处?众所周知,人民与社会必定是“筋骨”的源泉之所在。人民生活在社会之中,
人 民 创 造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文学工作者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才能创作
出血脉丰盈、筋骨强壮、品格高雅的优秀文学作品。
至于“有道德”如何释义?诚然, 人们的行为规范就是道德, 更是作品的品行准则。品质道德和思想价值是所有文学
作品的灵魂之所在。
相对文学工作者而言, “有良知、有担当、有追求”是有道德的必然要求。判断是非善恶的根本固然离不开良知, 为
人行文的道德底线也同样需要良知。 “善良正直,实事求是,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对于文学工作者来说, 是做
到有良知的必然要求。
诚 然 , 新 世纪以来,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创作速度和数量大大地提高了,但是在文学创作中,不能一味地只
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 既要有高原,又要有高峰。受网络的影响, 一些低级趣味、娱乐化作品大量涌现, 这些也势
必导致了吸引读者眼球作品的频频出现, 但是那些一味只追求娱乐, 作品却脱离现实, 歪曲扭曲历史和价值的作品始终
是不会有市场的。那些风格相近、缺乏创意、品位低下的文章, 也是随处可见的,在文学圈里“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
高峰”的现实状况日益凸显。导致此类现状的真正症结, 就缘于作家们对时代和人民的认真思考与真情投入,以及对生活
深度挖掘的缺乏和不足, 更不会有文学的“筋”和“骨”,就像人散架的躯体一样,也就更站不起来, 立不住。
只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完美结合且思想统一的文学作品, 才是真正的有筋骨的文学作品, 才能站起来,立
得住,具有生命力,才能走得更远。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精品力作, 才能留得住。
《人民日报》一篇《文艺创作如何有筋骨有温度》的评论文章中说道: “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
度的?筋骨, 在于对时代精神的高度理解;道德,在于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温度,在于对人民大众的深切关注。所以,
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排斥,是对虚假情感的批判, 是对脱离现实的鞭挞。 ”[3]
人 所 共 知,文学作品反映时代和社会,体现广大作家与文学工作者个人素质及专业素养的水平能力,更凸显时代
风貌、引领时代风气, 必然是其品位之所在。火热而沸腾的生活必然是创造作品温度之源,生活始终是创作的源泉和富
矿,生活始终是创作的源头活水。
纷繁火热的时代和生活是创作有筋骨作品的关键
毋 庸 置 疑, 文学 创作 就是 一项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工程。在当今市场信息纷涌普天盖地的纷繁时代,广大文学工
作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求更要牢记初心使命, 守住道德底线, 不要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不要让文学成为市场的奴隶,不能让作品充满了铜臭味, 要秉承“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信念操
守, 团结起伟大的各族人民, 激励和凝聚起坚强的信念意志和磅礴的精神力量。要以更高的理想追求, 去创作出无愧于
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品。不要只顾个人眼前的一己之利, 而放弃了创作境界高远优秀精品力作的理想追求。只有坚守良好
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才能创作出境界高远、思想深邃、艺术精良的优秀文学作品。
只有低下身子, 远离书房斋屋, 扎根田野地边, 深入街头巷尾, 去感受生活,去感冷知暖,文学工作者才可能创
作出有温度的优秀文学作品。然而, 仅靠感受生活, 触碰与感知接地气与现实和地面的溫度显然不够, 还要沉潜身子去
生活的现场发现开掘, 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与富矿, 去探寻感知和汲取大地内部的温热力量与冷暖程度, 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内涵要义, 创作出更有温度有力度的优秀文学作品。 [4]
触摸和开掘生活只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来说, 还必须要对生活进行文学的升华
和精神的淬炼, 从原生态和地道的生活中提取出生机盎然的诗意人生, 从平常的生活中升华出精神与思想的高远意境和
高峰。
纷繁火热的时代和生活以及真诚的内心, 更是造就作品温度的源头之所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文
化兴盛,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欣欣向荣,是我们当前所处的伟大时代, 这个伟大的时代具备了需要和
能够产生文学大师和艺术名家的文学生态及环境和条件。有温度的文学作品是人们的迫切需求, 有担当有作为的文学工
作 者 更 是顺应时代的召唤。沉溺于已逝的昨日、沉醉于过去的文学工作者,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我们广大文学工作者
应该以百倍的信心、昂扬的斗志、良好的精神风貌, 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今火热的时代,投身到时代前进的洪流中去,
发现生活、书写时代, 讴歌人民,讴歌伟大时代的民族英雄和壮丽伟业, 抒写伟大时代生动壮丽的发展诗篇, 即便是借
摘要:
展开>>
收起<<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有筋骨的文学精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也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文学工作者提出了五点殷切希望:“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