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理论:文明形态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VIP专免
2024-06-01
999+
23.62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文明形态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 21 世
纪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
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
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并从五个方面系统阐明了中国式现
代化的特征,为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
本质要求提供了指引,也为人类现代化理论谱系打开了中
国视界。
作为一个现实的理论命题,中国式现代化既包含了丰
富的历史内容,也蕴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现代化
的哲学态度。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实质,需要把
这一历史的、具体的范畴上升到哲学层面,从普遍性的意
义上解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惟其如此,才能够有
效地回应“何以说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
态”的理论之问。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
式现代化这一命题进行哲学考察,以期初步探讨什么是中
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
态。
基于技术文明史的考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力阶段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
根本力量。离开了物质资料的生产这个前提谈人类历史,
就有可能陷入唯心主义历史观。物质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
础,我们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内
在地包含了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新形态。在《德意志意识形
态》中,马克思深刻剖析了人类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演变
的历史。他指出:“由此可见,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
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
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
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
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
起来研究和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的划分,也主要是以生产方式特别是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生产工具作为依据的。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
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
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
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
的 是 封 建 主 的 社 会 , 蒸 汽 磨 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
会。”可以说,生产力水平是社会形态划分的根本尺度,
在谈及人类社会发展形态时,首先应该确立的一个坐标就
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段。
从发生学来看,现代化进入人类历史叙事,一个最具
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就是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 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
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发明应用推动人类生产方式发生
革命性变革,由此也带来人类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社会
结构的巨大变化,推动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正
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蒸汽
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
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一支一支产业大军的首领、现
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从 18 世纪英国第一
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先后又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以蒸
汽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
入机器时代;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计算机技术的
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
代。今天,人类正在经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
工业革命,以区块链、5G、元宇宙等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技
术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智能化进程
最新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应用的迅猛发展,导致人们对技术
创新不确定性风险的担忧,以至于有科学家发出倡议,呼
吁全球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对人工智能技术暂停开发 6个月,
以避免由于“智慧涌现”而带来的不可控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说的现代化,就是在科学技
术推动下,人类生产力不断迭代进化的过程。历史地看,
摘要:
展开>>
收起<<
文明形态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并从五个方面系统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为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提供了指引,也为人类现代化理论谱系打开了中国视界。作为一个现实的理论命题,中国式现代化既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也蕴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现代化的哲学态度。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实质,需要把这一历史的、具体的范畴上升到哲学层面,从普遍性的意义上解释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