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空间正在演变为与传统的政治公共领域具有较大差异的公共领域新形式。网络信息化的加持,大数据
流量的影响,也使得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在目前复杂的国内国际政治文化斗
争背景下,围绕网络空间发展权、主导权、控制权的角逐日趋激烈。有学者提出,与传统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和阵地
不同,互联网已经变成了这场战斗的最前沿,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大变量,意识形态工作 70%的任务在网上。目前,
网上形势空前复杂,舆论斗争十分激烈。网络意识形态具有非对称性和强大的渗透性,西方发达的网络技术手段和强
势的文化输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和防御能力构成很大挑战。另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
益多样化,使得意识形态已经超出主观想象的范围,成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的基本构成。在此种情形下,各种思潮随
着信息网络化迅速传播,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及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的理解。“我们为
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理论生长点”等学术热点层出不穷,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更为复杂的现实挑战。在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冲击下,继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要而迫切。
二、信息网络化背景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
导地位的路径选择
在新时代多元文化和网络信息化背景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如何在话语表达方式、话语内容、话
语平台等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不断地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
实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加强理论创新,在学术争鸣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用科学真理的力
量感召人民群众,凝聚社会共识
历史证明,任何一种理论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认同,才能真正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
克思主义是具有鲜明实践特质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不仅仅满足于从理论层面观照世界、认识世界,而是更加关注从实
践层面来解读世界、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百年来,我们党大力
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又一飞跃,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迫切需要创
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人民。
首先,要坚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历史与现实相印证的维度深化理论研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
会主义发展史,紧密结合当下的世情党情国情,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实践
基础、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开阔理论视野,涵养学术素养,夯实理论根基,努力
推出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高质量、接地气、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其次,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加快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建设。要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时代人民群众的心理状态、利益诉求和接受习惯,创新话语表达方式,
将思辨式、抽象式的表达方式转变为通俗化、易于人民群众理解接受的表达方式,用接地气、入人心的话语表达,更
好地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感染人、说服人、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最后,要用马克思主
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观察、分析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有效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文化思潮。信息网络化的普及和对民
众生活无处不在的渗透,带来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其他多样化社会思潮在分界上的模糊认识,冲击了主流文化价值
观,也给意识形态领导工作增加了难度。在网络信息海量涌现情形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文化认同,在包容多样性中达成思
想共识,又要坚持原则底线,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于多元中立一元,于差异中立主导,坚定不移用马
克思主义统摄多元的社会思潮,切实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