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乡村社会秩序的制度工具:功过格与积分制的比较研究

VIP专免
2024-05-31 999+ 31.24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社会文明程度提出新要求,到 2035 年,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人民思想
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在乡村中,村民思想道德秩序是乡村治理的稳定器,由此需要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融合”才可以实现乡村振兴的“治理有效”。德治关系到乡村
治理深层次的文化与信仰认同,可以对基层治理起到润滑与浸润的作用,降低乡村治理成本。但是,在当下的乡村社
会中,原有的“道德共同体”被打破,道德危机已经出现。个体从道德情感的约束中脱离,家庭尊老、爱老、养老的
氛围被稀释,村民之间邻里冷漠、道德水平滑坡、社会风气日下。一言以蔽之,乡村道德秩序出现混乱,一时成为构
建乡村治理体系的障碍。积分制作为一种新的基层治理抓手正在重构乡村道德秩序。明清时期的功过格服务于当时兴
盛的劝善运动,对当时的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提升个体道德修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日本学
者指出,“功过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人认识到,可用自己的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吉凶,这是他们精神生活中划
时代的成果”。功过格的成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民间世俗文化对维系基层社会秩序的作用。因此,对传统与现代两种
构建乡村道德秩序的制度工具进行比较,对于积分制的完善,推动乡村德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不无裨益。
一、文献梳理与问题提出
乡村秩序包含礼治秩序、文化秩序、道德秩序、法治秩序、自治秩序等内容,不同时期不同力量占据主导地位,
共同维护着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道德秩序源于中国乡村是一个熟人道德社会,在农生产中孕育的道德
文明与道德文化,如睦邻文化、养老文化。在现代化社会转型中,乡村有维关系的信价值观符号系统
话语等被打破,道德秩序出现无序。福山曾指出,以信为基的经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实的同时,也给
我们的社会生活和道德生活带来某些坏事社会本降低,道德出现小型化,犯罪与社会混乱加剧四,他这种社
会秩序状况称之为“”。虽然国乡村社会尚未出现西方国家的“”,但是构建乡村道德秩序的
西方国家轻松如何构建乡村道德秩序直受到学的重。学主要沿着三个方对乡村道德秩序的构建进行
研究构建主体、构建文化、构建制度
一,构建主体。主体可以是个体可以由个体成的组织。传统时期构建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个体有士绅
绅士等,费孝通认为,绅士退任官僚或官僚亲戚构成。绅士通化风俗产、主导益、修乡贤祠
构建乡村道德秩序。现代的个体主体有新乡、村两委负责人等,其过发挥道德示范作用、模范带头作用,对乡村
道德文化与农民道德素养的提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时期构建的组织多以家庭、家、乡约、信仰组织等为依托
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的组织单元,家庭理关系被认为是维系乡村社会理关系的基;血缘、地关系成的宗族
组织过道德说教法礼“正人心、风俗”,人的越轨行为乡约作为一种中国有的以
化方式整合乡村社会道德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基层组织:佛教、道其他宗教信仰组织通过制定格的规章
度,建构具有权威崇拜体系,定期举办宗教活动等方式来引规范世人行为,从对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构建
产生极大影响。现代组织较为多元化,委组织、志愿组织、乡会、红白会、道德评议会等,这些组织
理、评议奖惩途径来规范村民的行为。
第二,构建文化悠久的农社会孕育独特的农文明,以祖先心产生的家文化、道文化约束家庭成
的行为。换句话说,“中国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动力系统主要祖先崇拜”与家学血缘性赋予了共同体成
在位力、责任等方面的关系行为,这种对等意识融人们的日生活之中,成为不言自明的习惯,能得到
可以实现的期,成为一种理赵旭东等人强调乡村文化是乡村秩序的基形塑着乡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念
行为准则规范 4。在此基础上杨艳认为应该加强意识形态引领、传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重构乡文化等方
面重乡村文化,使乡村回归到和互惠的理想乡村社会秩序。相慈孝文化则陷入缺失存在基
价值失范困境
三,构建制度凡勃伦最早给出制度的定,“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社会对有关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
思想习惯生活方式所由构成的是,在一时期社会发展的阶段通行的制度的合,因此从心理学的方面
来说,可以概括把它说成是一种行的精神一种行的生活理”。制度是由符号性要素、社会活动和
源构成的持久的社会构,为人们动提身之组织和社生活提供规规范性和文化一
知性要素和源。传统乡村的制度包功过格、村民约等,明的功过格用分的“功格”和“过
格”导人们行善,以积分作为道德行为评价,传统道德制度过言模仿得等进行传。乡民约
明显的作用在于其“约”质,运用一个益相、身相同、地相邻、习性体的意志实现相
的约束和调整认为乡民约是村民自治形态下乡村理道德秩序建最佳路径选择 7。现代的正制度有村
民自治、村民约、积分制等,其中积分制以积分理为主要形式,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身边事人手,
村重要务量化为积分指标,过民主的方式形成积分评价办法,再以此为据对村民日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
据积分给予奖赏或约束。
对构建主体、文化、制度的分于构建乡村社会道德秩序。同时,学对构建乡村道德秩序的研究呈
两个特点:一是研究内容重构建的主体与文化,构建的制度;研究方法横向规范研究居多缺少纵向历
的比较研究
现在越来越多研究明,道德秩序的构建需要制度,制度成为重道德秩序的路径姜姝认为现在村民普遍
在道德焦虑问题,其使库尔韦兰的制度变进行分,认为乡村在制度供给,需要过制度建构
恢复乡村道德秩序 9苏令银指出,道德不需要自律还需要他,他现为社会制度安排,作为的社会制
度约束是构建社会道德秩序的基2wR Hardin 认为,道德可以被,其构成的制度应该遵循一定的的。
Seumas Miller Themoral foundations of social institutionsa philosophical study中指出,社会制度要以道
德为基,制度对社会道德具有建构作用。这明,对构建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制度进行研究十分有要。明
出现过功过格制度,现代乡村正在推进积分制,两种制度工具是以积分量化道德行为作为基本的准则那么
从传统时期的功过格到现代的积分制两种制度工具是如何发生改变的者在构建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内在逻辑
差异?两者的发展变化,如何巩固积分制制度在乡村治理中效运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出建
、制度工具功过格与积分制的内容
功过格的基本内容
明清时期的江浙商品济极为发,在财富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侵蚀《株林野
《昭阳趣情文学泛滥奢淫之风盛行。经机会的断冲击有的社会等构,社会中主之间
发生矛盾冲突,社会成之间道德维系的力量出现动。于是,以功过格为体的“劝善活动”兴起。谓渭
功过格,是指“中国的民道德区别为善恶(,具体地分记述计算行为的书籍”。
功过格可以理记录个人善功过的簿子,其内容源于劝善传统宗教信仰道德理原劝善
是由社会识分者文人作。
功过格的发起主体与其社会标具有一。明清时期盛行的功过格由中下层的文人发起,写书讲学等文
出方影响中下层人在维护建等秩序,服务于统治者
从认方面,其所依的思想基、主要内容、观点社会、统治等因素的影响。功过格
传统释道三思想相融合,吸取传统文化、俗的养分,其强调观点是积德行善与因果,个人
到家庭,甚至个家的兴之中,中体现在科与家子嗣繁衍
规范式上,功过格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关注私人道德领域,要求个人据量化的道德记载功过
行为,成道德簿子,作为因果据。从生成的制度,功过格源于传统文化,实质是一种内生制度,
行中将奖惩合,“善有善恶报”,奖惩型制度。
积分制的基本内容
摘要:

构建乡村社会秩序的制度工具:功过格与积分制的比较研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社会文明程度提出新要求,到2035年,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在乡村中,村民思想道德秩序是乡村治理的稳定器,由此需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融合”才可以实现乡村振兴的“治理有效”。德治关系到乡村治理深层次的文化与信仰认同,可以对基层治理起到润滑与浸润的作用,降低乡村治理成本。但是,在当下的乡村社会中,原有的“道德共同体”被打破,道德危机已经出现。个体从道德情感的约束中脱离,家庭尊老、爱老、养老的氛围被稀释,村民之间邻里冷漠、道德水平滑...

展开>> 收起<<
构建乡村社会秩序的制度工具:功过格与积分制的比较研究.docx

共13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