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与2023年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造就千万个美丽乡村(二篇材料)
VIP专免
2024-05-30
999+
18.43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与 2023 年借鉴浙江“千万
工程”经验造就千万个美丽乡村(二篇材料)
“ 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
“千万工程”意义深远,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透视和解析。从乡
村建设的视角看,"千万工程"就是乡村的“建设工程”,它给我们的
启示意义至少有四点。
一是乡村建设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力量。 大力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资金需求量很大,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
必须在加大政府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同时,创新乡村建设思路,发挥政
府财政金融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建构利
益机制,吸引企业、社会、村集体和村民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和参与乡
村建设,这将是解决乡村建设供给不足、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路径。
二是乡村建设既要实现有效供给,又要实现有效管护。 实践中,
乡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发展需要,不仅与供给乏力有关,
而且与这些项目设施的营运与管护不力有关。因此,必须解决好政府、
企业、集体、农民等主体谁来营运与管护乡村社区公共性基础设施的
问题。基本的思路是:明确相关公共设施的产权归属及其管护主体;
强化公共设施规制及其监督监管;发挥乡村社区治理体系中的自治功
能;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营运管护中导入市场机制。
三是乡村建设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率配置。 也就是
说,乡村建设不仅要防止脱离乡村自然与文化特点,甚至侵犯农民权
益的大拆大建,也要避免忽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具有空间效应与规模
效应特征,避免守成不变的低效配置。这意味着,往村覆盖、往户延
伸的乡村建设并不是静态的过程,而是动态的过程,是在乡村规划先
导下,体现乡村人口相对集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效率不
断提升的过程。
四是乡村建设既要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又要注重发展
性。 乡村建设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体现乡村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在 温饱社会阶段,乡村建设主要着眼于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
生存 型乡村建设,但到了小康社会乃至更高社会阶段,乡村建设应
体现发 展型特点。我国现阶段的乡村建设,大部分地区重视体现乡
村的多功 能发展,乡村建设要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治理以
及公共服务 相结合,促进乡村价值的转化与提升,实现乡村更快更
好发展。浙江 “千万工程”经验表明,与乡村发展阶段和乡村发展
功能有机结合的 乡村建设,能包容多元建设主体和多种运行机制,
是有效解决乡村建
设供给乏力、管护不力、形态单一、活力不足的重要路径。
从乡村建设的治理视角看,“千万工程”也是“治理工程”。20
年来,浙江在"千万工程"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多种治理制度的功效,
探索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
值。
一是“党政合一 ”的科层治理。 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能一以
贯之、 一抓到底,关键在于发挥“党政合一 ”垂直治理的制度功
能。 首先,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坚持把“千万工程”列为“书记工
程”, 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建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联系一个村制
度,形 成“五级书记”共抓共管的推进机制。其次,坚持各方协同
和分级负 责抓。各级均成立“千万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职能部门实施、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落实机制。
二是“智治合一 ”的精准治理。 在“千万工程”的实施过程
中, 针对公共产品管理虽有规制措施但规制主体职责不清和不到位
的难 题,探索了将压实地方责任和数字化、信息化相互匹配的规
制办法。 先后探索出了河长制、道长制、所长制、林长制、田长制
等可参照的 "简约化"制度选择与安排。农业农村领域数字经济“
一号工程”的 全面推广,将数字与信息技术同“千万工程”责任制相
匹配,实现“智
治合一 ”的精准问责和精准治理。
三是“调动群众”的柔性治理。 群众不仅要发动和带动,更要通
摘要:
展开>>
收起<<
“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与2023年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造就千万个美丽乡村(二篇材料)“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千万工程”意义深远,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透视和解析。从乡村建设的视角看,"千万工程"就是乡村的“建设工程”,它给我们的启示意义至少有四点。一是乡村建设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力量。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资金需求量很大,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在加大政府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同时,创新乡村建设思路,发挥政府财政金融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建构利益机制,吸引企业、社会、村集体和村民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和参与乡村建设,这将是解决乡村建设供给不足、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