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乡村博物馆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5-26
999+
30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各种力量的聚合发力。其中,文化是关键性变
量。为了更好发挥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作用,**省实施了“艺术乡建”系统工程。在“艺术乡
建”体系中,乡村博物馆建设被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
**是全国3个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在全国乡村博物馆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
裕系统工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计划“十四五”期间建成****家乡村博物馆。2022年,**省政
府“浙文惠享”民生实事项目将乡村博物馆作为“打造15分钟品质生活圈”的重要内容,年度计
划建成不少于****家。截至2023年3月,已建成***家乡村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其中,**市共完成
**家乡村博物馆建设,数量、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县成功申报**家,数量位居全省县(市、
区)第一。一批极具特色的乡村博物馆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中同频共振,正携手文化乡建、艺术
乡建系统工程朝着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向融合前行。
一 乡村博物馆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文博事业蓬勃发展。2017年,以**市博物馆为牵头单位的“**博物馆联盟”成
立,“大馆带小馆、公办助民办”的帮扶互助模式提升了一批民办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为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6月,市文广旅游局召开**市乡村博物馆建设
工作推进会,下发市、县两级公共博物馆结对帮扶乡村博物馆计划,要求结对帮扶率达100%。目
前,**家申报成功的乡村博物馆已成为当地文化地标,成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
重要力量。
一是内容形态精彩纷呈。全市**家乡村博物馆分别以非遗文化、民俗风情、文艺创作、红色
记忆和名人资源为主题,助力乡村实现美颜增色、铸魂赋能、兴业扬名等变革重塑,也为全市乡
村博物馆建设和艺术乡建系统工程实施树立了标杆。如**区白沙溪三十六堰展陈馆以体现世界灌
溉工程遗产白沙溪三十六堰为主题内容,主要展现包括治水文史与成就、三十六堰建设与管理、
治水遗存与展现、治水精神与思想、治水人文与价值,体现了全民治水、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
念;**茶文化博物馆立足古茶场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利用现代展陈技术展现了**茶文化的悠久
历史、重要价值和创新发展。二是助力乡村同心共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市义
亭镇缸窑村、**县履坦镇坛头村等一批“网红村”先行先试,将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通过艺术乡
建平台融入环境整治、改造提升、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各项工作。**区寺平古村、**诸葛八卦
村等将国宝级古村落建成了博物馆群,通过文旅融合平台,带动乡村振兴;**市游埠镇挖掘当地
名人文化资源,设立“郎静山纪念馆”,以摄影为媒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举办海峡两岸影像
文化周,为游埠打造国际艺术摄影小镇增添新亮点。同时,打造“博物馆+早茶文化”融合模式
拓宽文旅发展路径,在乡村博物馆助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在前列。三是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乡
村博物馆是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的链接平台,是延续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保护文化遗产
促进文旅融合、构建乡村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推进及艺术乡建系统工
程的深入实施,一批有情怀、有技艺、有追求的文艺家、非遗传承人在乡村博物馆建设中施展才
华,探索出文脉传承与乡村振兴同步走的双赢之路。金东区郑店婺剧主题馆,以“婺韵郑店”为
展览主题,其演出使用的婺剧独有传统脸谱和服装样式深受广大群众欢迎。2022年11月,**婺瓷
展示馆在**
县履坦镇坛头村设立。一批婺州窑非遗传承人运用古代烧制工艺,源源不断烧出日用品和工
艺品窑器,与宋元坛头窑山接上了火。截至目前,婺瓷展示馆一年内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成了
远近闻名的文化艺术村。
二 乡村博物馆建设面临的问题
调研发现,乡村博物馆建设面临功能缺失、形式单一、方法雷同等问题,要实现乡村博物馆
建设工作全面覆盖、高速推进、奋力提升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一是缺乏统筹协调。乡村博物馆
建设作为农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力。但从调研情况看,普遍缺
乏系统谋划、整体部署,工作的主体责任不够明确,推进的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存在一定程度的
自发无序状态。二是认识比较模糊。虽然基层对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充满期待,但对“乡村博
物馆”“艺术乡建”的概念定位、规划部署、功能作用等一知半解,“守株待兔”“照猫画虎”
心理普遍存在,“统筹规划、统一部署,资源整合、持续发展”意识欠缺;个别乡镇急于求成,
缺乏大局观念和“抱团取暖,同建同享”的合作思路,导致出现“想法不一致、步伐不协调、发
展不和谐”现象。三是动力不够强劲。部分乡村博物馆持续发展动能不足,雷声大,雨点小,甚
至光打雷不下雨;部分乡镇配套功能缺失,接待服务能力欠缺,导致回报率和二次回访率低,运
营管理困难,无法满足游客、观众的消费需求,有的乡村博物馆存在“热闹开、冷清守、无声
关”现象。同时,乡村博物馆“千馆一面”现象突出,藏品不够丰富,展陈形式往往停留在收集
摆设的初级阶段,既缺乏文化的深度挖掘和阐释,也缺乏巧妙的空间布局和互动场景打造,难以
吸引眼球,影响持续发展。四是融合不够深入。部分乡村博物馆未与旅游、非遗、文创等消费性
因素深度融合,存在“自娱自乐”现象;部分乡镇对乡村博物馆等入驻的文化场所缺乏系统规划
和统一部署,不设门槛,不做调研,不顾“符不符合,合不合适”,导致部分乡村博物馆脱离群
众,脱离乡村生活;部分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与艺术乡建系统工程未深入融合,配合不紧密,部
分乡村博物馆定位不高,大局观不强,公益属性不明显,未真正发挥以点带面助推乡村振兴的引
擎作用。五是保障支持不力。调研发现,目前我市所建的乡村博物馆多数由村一级主办,或者由
支持文博事业发展的热心人士个人自办,在场馆用地、资金投入、技术指导、营销策划、远程管
理等方面均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行政力量介入,导致有的乡村博物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三 乡村博物馆赋能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乡村博物馆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应景式工作,而是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持续性、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充分整合各类文博资源,统筹开展历史研
究、文化创作、文博展览、文创展示、队伍培训等“软服务”,也需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特别是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造提升,为逐步推进历史文化教育传播与非遗传承发展打下“硬基础”。
一是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在艺术乡建系统工程中发挥支撑作用。乡村博物馆
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以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富裕为根本任务,
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天然的育人和治理功能,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使之成为乡
村振兴事业的支点、重点和亮点;要加大历史文化的挖掘、整合、传承力度,赓续乡村历史文脉
提振乡村文化自信;要打通售卖乡村“文化”、乡村“手艺”、乡村“味道”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各种力量的聚合发力。其中,文化是关键性变量。为了更好发挥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作用,**省实施了“艺术乡建”系统工程。在“艺术乡建”体系中,乡村博物馆建设被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是全国3个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在全国乡村博物馆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系统工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计划“十四五”期间建成****家乡村博物馆。2022年,**省政府“浙文惠享”民生实事项目将乡村博物馆作为“打造15分钟品质生活圈”的重要内容,年度计划建成不少于****家。截至2023年3月,已建成***家乡村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其中,**市共完成**家乡村博物馆建设,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