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基本保障和实现路径
VIP专免
2024-05-12
999+
30.77KB
1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基本保障和实现路
径
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乡村目标,是 XJP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强国富民战略安排之一。深入研
究这一宏伟构想十分必要。
一、振兴乡村战略各项目标之间的基本关系
振兴乡村的各项目标中,核心是让乡村居民的生活富
裕起来,特别是让乡村的农业居民富裕起来。欠发达国家
普遍特征,是由收入指标差异所反映的城乡二元结构,即
乡村居民收入显著低于城市居民,农民贫穷,乡村凋敝。
让农民富裕起来,不仅是负责任政党和政治家的最有价值
的承诺,更因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成功转型的现代经济体
系的强大支撑,所以实现目标异常艰难。此项承诺真可谓
一诺千金,必经万般努力,方可玉汝于成。实际上,中国
农村近年之所以发生巨大变化,也依赖于中国经济结构的
良好转型所提供的支撑,其中,最核心因素正是城市化水
平的提高、市场关系对农村社会的渗透,以及农业技术的
巨大进步。
生活富裕的前提是产业兴旺,而农民富裕的前提则一
定是农业产业兴旺发达。生活富裕的标志是货币收入增长
带来的购买力强大,而其支撑力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极
大提高,即越来越少的劳动力生产更多的产品。若一个国
家的吃饭问题要使用国家半数以上的劳动力资源,则意味
着这个国家农
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农民便不可能富裕。
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也是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的重要
基础。去年到今年笔者在农村调研注意到一个普遍性的变
化,乡村居家妇女彼此间吵架的事情变得罕见,邻里关系
变得友善起来,互相帮助已成风气。小偷小摸的事情近乎
绝迹。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很重要。随着农民收入提高,
邻里的亲情相对升值了。我们在调研中还注意到,农民富
裕以后,农村公共事务的协商合作水平也在提高,一些过
去难以达成的公共事务协议也变得容易达成了。我们在几
个省的调查都发现,过去一些涉及拆迁、调地的事情,总
令百姓抱怨、干部发怵;现在情况不同了,农民之间商量
出一个方案的概率明显增加。这些变化固然与乡村治理变
革有关,例如实行政经分离改革、自治体设置下沉到组改
革以及建立各种理事会等,更与农户富裕引起的价值判断
变化以及农户经济活动平台的变化有关。
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水平的提高也有密切
关系。农村生态宜居包括排放减量、景观怡人、密度适宜
交通便捷等要素。农民生活富裕达到一定水准以后,才开
始看重这些要素的价值。产业进步之后,人们才有能力通
过持续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同一单位的热量产出所必须开
发的土地面积,使更多的土地用于维持自然风貌。
提出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两大目标对于其他目标实现
标签: #乡村振兴
摘要:
展开>>
收起<<
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基本保障和实现路径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乡村目标,是XJP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强国富民战略安排之一。深入研究这一宏伟构想十分必要。一、振兴乡村战略各项目标之间的基本关系振兴乡村的各项目标中,核心是让乡村居民的生活富裕起来,特别是让乡村的农业居民富裕起来。欠发达国家普遍特征,是由收入指标差异所反映的城乡二元结构,即乡村居民收入显著低于城市居民,农民贫穷,乡村凋敝。让农民富裕起来,不仅是负责任政党和政治家的最有价值的承诺,更因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成功转型的现代经济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