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工作总结1
VIP专免
2023-11-28
999+
24.5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我在想着怎样给假期实习的生活来个总结,想来想去,这个尾巴就像影子一样甩不掉,甩不掉的几
篇稿子,甩不掉的一些遗憾……
大二一年我在大连日报大学生记者团做记者的日子延伸到了假期,有幸跟其他五位战友一起走
近了新闻一线记者的真实生活。不打草稿,敲着键盘,敲着敲着,思绪还是划过我的指尖,游走到
前面。可能等到我真正把这些日子参悟透了的时候,也该说一声阿弥陀佛了吧。没有那么深的道行,
也不愿做跳梁的小丑,只能在酒足饭饱之后,写一写这段经历,前人看了笑一笑,后人看了想一想。
鼻涕和眼泪我都不是那么稀罕,留着也好,流下也罢,无论怎样,我想,我们六个人的这段经历都
是属于咱们记者团的小日子。
第一幕
快期末的时候,跟曳曳一起统计年终发稿量、算积分,心里很忐忑,怕自己的排名难看。在文
档之间复制粘贴着一个个日期、报题、稿件、作者……眼花缭乱的同时,日子被压缩成了节点,一
年的时间放在这个文档里面看,真的很短很短。时间就像被打了包一样,被我俩整理在一起,等排
名算出来,检查了三四遍没有错误之后,悬着的心放下了,但是伤感却涌上来了,脑袋里面空空了
一阵子。从原来的陌生的 40 多人,到最后留下的 11 个人,离团的人虽然有联系,但总感觉少了些
什么,我也知道这个假期,虽然争取到了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但是注定要先面对分离。我既然得
到了,就该不矫情地珍惜。由于事先订好了火车票出去旅行,所以选择实习的时候安排在了 8 月份
以后。快回大连的时候,看着前一组实习的战友发出来的稿子,着实欣喜,也惴惴不安,心里没底,
我在想我去了之后还有什么稿子能写,还有什么新闻可以做。即便忧虑着,听着他们每天的吐槽,
看着他们的微博,又难免多了一份向往。
第二幕
幸福总是来得太突然了,伴随着电闪雷鸣,我被淋成落汤鸡,回到了大连。第二天穿得很随意,
便去报社报到。【我寻思来个笨鸟先飞,所以比相相、富楠早去了几天。】
第一天去报社实习特别忐忑,非常紧张,不知道这一天该做什么。说好十点左右可以到的,结
果我提前了 20 多分钟,吃了闭门羹。印象最深的是秦玉姐正宗的非常逗的大连话,下次有声书库需
要地方方言录音的时候可一定要推荐秦玉姐去;张轶姐看着天气热,给我们准备了雪糕【是第一天
吗,可能不准哦】;恒恒耐心给我讲解每天需要做什么、上传稿件的流程、查看评报的方法……
咳咳,高潮来了,第三幕
实习中应该更加清楚地找到自己的问题
经历了大二一年写新闻的日子,在这几天实习的日子里,其实有一种麻木的感觉。把写出来的
稿子交到小芳姐那里去,有的石沉大海,有的发了出来,七八百字的大稿子发出来之后与原稿相比,
虽然在新闻内容上不会有比较多的改动,但是文章结构方面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改出来的稿
子真的是“脱胎换骨”,可能其他同学也会遇到,我想尝试着在实习的这段日子找出这个问题的答
案。最后尝试总结了一下:很多时候我对自己想写的新闻没有真正明白,真正吃透,搞不懂自己想
写的究竟是什么、要写什么,也不会去列出一个采访提纲和新闻写作计划,由此,采访的时候自然
不是那么细心,很难抓得住采访的重点、亮点,采访不深入,了解不透彻,泛泛地听人家故事,看
看热闹,写出来的文章,逻辑理不清,文字也苍白,自然没有多少感情。跟着一线的记者去做采访,
有很多东西可以学,看看他们提前准备了什么?跟自己相比,记者的准备比我们多了什么?他们对
问题逻辑的构建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其实只要稍微留心观察一下,就会清楚地找到自己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新闻,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
手机图书馆的稿子定在生活零距离的版面,秦玉姐说要写出服务性。星期四下午便坐公交车用
手机导航着去了大连图书馆,现场体验了一把,感觉很方便。【我去之前清楚地记得去年那个暑假
嫚丽姐在这里遭遇的。】第一遍写的稿子里里面引用了很多学生的话,只是为了证明手机图书馆在
高校中的存在以及使用情况,秦玉姐说,稿子要一针见血地指出手机图书馆该如何使用、优势在哪
里、哪里有问题,像高校中一些学生的看法之类的语句,可以直接删去,没有多少存在的必要,你
写稿的方向应该是手机图书馆该怎样用,与传统方式相比,有哪些优势,又有那些不足,让读者看
到你的文章后,对图书馆使用的各个细节都能明了,如果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把自己作为一名
使用者,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出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在稿子中给解答出来这样就比较完美了。与生
活零距离的版面不同,B1版面的内容需要有深度,有高度,深入分析每一个事物,从现象寻求本质,
从本质剖析原因,从原因后面去拓展。而文化类的稿子比较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玉秦姐改成
戏“濡”人生,原本死气沉沉的一篇稿子,活了起来。
今年七夕,没有玫瑰花的味道
晓萍在结束实习的时候报了一个手写汉字的题,我接手来做,本打算只帮忙采访专家就可以了,
结果我去做了大部分,那天是七夕,秦玉姐在前一天帮我联系好了采访对象,并让我七夕节当天下
午把稿子给她,这个压力蛮大的。早上七点左右就坐上了到大连图书馆的公交车,在公交车上采访
了大学教授关于大学生写错字的现状和解决办法,采访完之后就开始用手机记事本开始整理教授的
言论。两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大连图书馆几经波折见到了张本义馆长,老头子很硬朗,精神矍铄,
听到手写汉字的时候很激动,但是又一直在压抑着。我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采访了起来,一杯
茶,一个小时,从老人嘴里吐露出来的情怀让我膜拜,老人所提及的书目我几乎一本也没有看过,
老人说的那些观点很多颠覆了我传统的观念,把他定义为老愤青,并不恰当,为手写汉字提案在政
协奔走三年直到提案尘埃落定,落实在辽宁省中考考试中,没有多少人愿意坚持这样做,他是一个
有高级趣味的人,有道德的人,有良知的人。老人听到我是实习生也关心起来我的大学生活,临走
时嘱咐我小小年纪该出来走一走,也该多去读读书,突然想到了《送东阳马生亭序》里面的“余立
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耳提面命
的教导,对我来说是难得的。之后去了大连市委,采访翟东老师的八卦格,他耐心用粉笔、小黑板
演示着八卦格的使用方法,赶时间的我却不忍心过多地打断他。当然我也听到他无奈地批判体制,
惋惜教育,无能为力之间,我看到了这样少数公务员的风骨和无奈。采访完事已经是一点半了,为
了赶时间只能打车回报社,回报社的路上一直煲着电话粥采访着小学老师,出租车司机看着我打着
电话上了车还以为我在跟女朋友通话,笑嘻嘻地看着我,听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清楚我是记者。晓萍
特地从图书馆赶回家协助我采访理工的教授,并且帮我梳理文章脉络,稿子当天4 点编出来了 2000
多字,但是结构很乱,为了赶时间秦稿子直接到了张轶姐手里,张轶姐洋洋洒洒三千字,高度深度
都有,一篇报道是 20 年的差距。
\拼抢新闻其实很有趣
小芳姐安排我去采访大连医科大学的新生入学数字化,并特意嘱咐我跟晚报于茗军老师多学习,
一路车程聊了一路,气氛还算和谐,但我真的不敢放松警惕,心里面算着小九九,怎么写出一篇比
较好的报道。到了医科大学,我紧紧跟着她,生怕错过她采访到的任何一个细节,她记的内容,我
在本子上也记着,并且我还利用间隙采访了更多的人。采访完了之后我寻思她写出的稿子能在我的
预料之后,可事实证明,她还是很老道的。在绿色通道的采访环节里,我们遇到了一位没有办理成
贷款手续的小女生,于老师得知没办出来就离开了,跟着医科大学胡莉莉老师采访其他贫困生,我
稍微留了一会儿,又了解了一下情况,我当时怀着怜悯同情的心安慰了这个小妹妹【不要吐槽】,
又跟紧了于老师,听她采访其他的学生,我原以为她会用那些办理手续成功、比较圆满的例子,而
第二天我看她见报的文章,却发现她用了未办成生源地贷款的小女生的例子,报道中说,女生在学
校的帮助下得以顺利入学,我想她可能在离开之后重新电话核实了一下这个小女生的情况。这出其
不意的这一个点,让我眼前一亮,对手头资料的取舍真的是一门大学问。
标签: #工作总结
摘要:
展开>>
收起<<
我在想着怎样给假期实习的生活来个总结,想来想去,这个尾巴就像影子一样甩不掉,甩不掉的几篇稿子,甩不掉的一些遗憾…… 大二一年我在大连日报大学生记者团做记者的日子延伸到了假期,有幸跟其他五位战友一起走近了新闻一线记者的真实生活。不打草稿,敲着键盘,敲着敲着,思绪还是划过我的指尖,游走到前面。可能等到我真正把这些日子参悟透了的时候,也该说一声阿弥陀佛了吧。没有那么深的道行,也不愿做跳梁的小丑,只能在酒足饭饱之后,写一写这段经历,前人看了笑一笑,后人看了想一想。鼻涕和眼泪我都不是那么稀罕,留着也好,流下也罢,无论怎样,我想,我们六个人的这段经历都是属于咱们记者团的小日子。 第一幕 快期末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