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管控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探讨
VIP专免
2024-04-06
999+
15.72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集团管控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
策探讨
2018 年1月,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
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 11 号)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定义为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
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
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各环节的监督,揭
示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督促被审
计单位整改落实,促进企业改进工作或生产、加强风险漏
洞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公
司治理目标的实现。随着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其内
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也越来越大。国有企业内部
审计急需转变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建立
高效的协同路径,加强业审融合,强化问题整改,做好常
态化“经济体检”,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
病”。
一、集团管控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管理模式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多层级的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主要分为分级管理模式、垂直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和
组合式管理模式 4种类型。以*集团为例,其内部审计机构
设置
在集团总部,二级和三级企业均未设置内审机构,集团总
部内审部门对集团本部和下属所有子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
作。随着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推进,*集团呈现多元化发展
态势,涉及的产业多样化,下属企业越来越多,集团总部
内审部门在制订年度审计计划时难以考虑周全,对涉及企
业经营的各方面难以真正查深查透,可能存在某些高风险
领域未被纳入专项审计的情况,无法有效做到全覆盖、重
点审计,这种集中管理模式已经不太适应*集团的发展现状。
(二)内部审计复合型人才匮乏
内部审计是一项集审计、财务、金融、税务、法律、
计算机、经营业务、风险管理等于一身的综合性工作,但
同时具备这些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少。*集团的内部审
计专职人员多为财务人员出身,除精通财务、税务知识外
其他领域的知识掌握有限,对近年来收购合并的新产业相
关知识了解较少,特别是与集团原有主业相差较大的业务
板块,在涉及民营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一些高风险领
域可能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内部审计兼职人员多为
各条线业务骨干,虽然本职业务能力很强,但因为是临时
借调,没有经过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培训,审计经验不足
无法以审计的思路开展工作,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发挥的作
用有限。
(三)缺乏内部联动监督机制
摘要:
展开>>
收起<<
集团管控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8年1月,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各环节的监督,揭示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促进企业改进工作或生产、加强风险漏洞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随着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其内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也越来越大。国有企业内部审...